Home / Series / 香港原味道 / Aired Order /

All Seasons

Season 1

  • S01E01 第1集 - 土生土長蔬菜育成之路

    • February 25, 2018
    • TVB Jade

    譚玉瑛、黃庭鋒、吳幸美帶觀眾追索香港原始味道。首集,他們穿梭田野,尋找本地鮮嫩蔬菜。三人凌晨到北區臨時農產品批發市場,確定第一個目標-鶴藪白菜。 鶴藪位於粉嶺,「鶴藪白」於六、七十年代由村民培植出來,是正宗「土生土長」蔬菜。「鶴藪白」肉厚、鮮甜、嫩口,身價較其他白菜高近倍。三人從村民口中得知純種「鶴藪白」已絕種,得農場負責人帶路,找到近似原始「鶴藪白」的白菜,從菜身、菜葉、質地辨別「鶴藪白」特點;當然不少得品嚐「清炒變種鶴藪白」。幸美體驗全人手曬白菜乾之繁複程序,體會每一棵菜乾的矜貴。 菜種可算是農民的「命脈」,主持有幸一睹買少見少的本地梅菜菜種,再到元朗白沙村尋找新鮮梅菜。村民譚太直言,種梅菜難於打理,故不會對外銷售,加上農地機乎全被發展,恐怕本地梅菜漸漸消失;接著與譚玉瑛田野間炒梅菜,兩位年輕主持隨香味而至,一嚐幸福滋味。 香港農地逐漸消失,但仍有熱心之士為本地蔬菜出心出力。農場負責人林耀心(Sam哥)放棄安穩工作,全職種菜。主持就地取材,學習醃蘿蔔菜脯,揭開集合工夫、時間、陽光結晶的製作過程。庭鋒體會為農作物澆水的辛勞,不禁佩服Sam哥的堅持、樂觀,從種菜而來的滿足,感染身邊人。

  • S01E02 第2集 - 優質本地魚鮮味誕生

    • March 4, 2018
    • TVB Jade

    香港養魚戶愈來愈少,譚玉瑛、黃庭鋒、吳幸美見證本地靚魚養成過程。「魚塘老行尊」郭木泰(泰叔)五十多年來年終無休、風雨不改打理魚塘,當中的感情和滿足感,助他跨越過程中的道道難關。主持走入新田的魚塘,親證泰叔不惜耗時,堅持餵飼花生麩、麵包傳統飼料之原因;再品嚐養生鯽魚湯。 泰叔每年親自到海邊捉魚苗,庭鋒、幸美落水體驗,始知捕捉過程考眼力!接著頭盔上陣幫忙收魚,把新鮮漁穫送到元朗鮮魚批發市場。庭鋒從鮮魚批發戶口中,得知泰叔的漁穫贏盡口碑,質素高下立見,可見泰叔經驗、心機之回報。面對本地養魚業青黃不接,泰叔為何不望年輕一代承繼?私房菜廚師炮製兩道烏頭佳餚,阿譚、幸美嚐出甘香滋味。 花膠是水上人之寶,極品手製白花膠買少見少!三人拜訪大澳「隱世花膠高手」黃光泉(泉叔),得知白花膠「年資」愈高愈金黃,功效極佳,還價值不菲!泉叔示範用燈照出靚花膠,傳授買花膠「醒水」貼士。他們邊品嚐足料花膠糖水,邊窺探花膠價格暴漲之因;走過大澳地標「新基大橋」,來到泉叔的棚屋,一試從白花魚拉出花膠,庭鋒卻「食乍糊」!魚身「唔好嘥」,正好做密肚鹹魚;最後三人即食大澳原味道-「鹽爆魚肚」。

  • S01E03 第3集 - 港產黑毛豬、本地薑 聯手爆發本土美味

    • March 11, 2018
    • TVB Jade

    香港養豬業式微,但港產黑毛豬的「威力」不容忽視!打鼓嶺一豬場負責人曾龍威(Ray)從英國學成歸來,放棄IT工作接手豬場,四年前從台灣引入「高級」黑毛豬。縱使黑毛豬較白豬飼養時間長、產量低,Ray不惜勞心勞力為港人帶來高質靚豬。 譚玉瑛、黃庭鋒、吳幸美參觀八百隻豬的居所,為何種豬、懷孕母豬被隔離?三人視察「產房」, 看Ray為小豬設保暖設施;Ray選購外國入口營養飼料,還充當營養師改良飼料,絕不容易。香港禽畜業聯會會長譚國柱是引入黑毛豬的幕後功臣,他一心增加「港豬」代表性,聽他分享「逐步變黑」計畫。 三人品嚐燒味師傅製作黑毛豬燒腩仔,連骨燒製脆卜卜特別惹味。學懂以皮、肉紋來分辨正宗本地黑毛豬後,三人與資深粵菜廚師製作無添加黑毛豬臘腸,奉上香噴噴煲仔飯。豬手、豬腳分不清?原來憑肉量、大小、關節就能容易分辨。阿譚、庭鋒從「雜草」中掘出本地靚薑,為何種植中的薑「唔見得光」?集齊本地靚材料,來一煲滋陰養顏豬腳薑! 豬油渣麵可說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,油渣麵店店主每天親到街市選料,將本為下欄的東西變成美食主角。選好最佳部位,親手切出合適大小,配合搾油黃金比例,每一步都親力親為,落足心機,成就一碗碗陪伴無數香港人成長的「油渣麵」。

  • S01E04 第4集 - 麵廠堅持原味道 本土蜂蜜、蘆薈養顏佳品

    • March 18, 2018
    • TVB Jade

    香港仔一間七十年粉麵廠,由十兄弟姊妹合力經營,分別在材料、製作、管理、推廣等各司其職,延續傳統味道。譚玉瑛、黃庭鋒、吳幸美見識「大家族」的經營理念,六弟鄧沛森從英國學成歸來,幫忙打理家族生意,為了保持本土味道,打消工廠北移的念頭。 麵廠使用機器生產,但不能完全取代人手工序。大家姐鄧蘇妹巧手執麵,掌握蒸麵時間,再日炸過千個伊麵餅,有條不紊,讓人驚嘆。麵廠深得街坊支持,主持參與麵廠新春聯歡晚宴,見證家族為承傳麵廠生意之齊心。 蜂蜜是滋潤養顏佳品,主持深入香港養蜂場,品嚐本地蜂蜜原味道。蜂場負責人劉金喜(喜叔)仔細講解中華蜂、西方蜂之別,再和庭鋒開蜂箱,品嚐原汁原味的蜂蠟,再提取金黃冬蜜。喜叔與蜜蜂互惠互利,遇上壞天氣,他甚至為蜜蜂「好拍檔」提供花蜜維生。 另一養顏佳品蘆薈種植耗時,蘆薈田負責人黎翠媚(媚姨)多年來用心鑽研,發展成大片蘆薈田。幸美、阿譚跟媚姨摘蘆薈花,製作清甜養生湯水。庭鋒幫忙收割蘆薈,卻錯手「殺錯隔離」!他又吃出苦味蘆薈,因為熱氣所致?三人品嚐「蠔炆蘆薈」,參觀蘆薈產品製作工場。媚姨憶述蘆薈田曾被人惡意破壞,心血瞬間盡毀的經歷,幸得兩名兒子幫助和體諒,令她甜在心頭。

  • S01E05 第5集 - 辣椒油、手工啤、發酵茶 「鑽」出香港口味

    • March 25, 2018
    • TVB Jade

    五花八門的辣椒油中藏著香港風味,辣椒田負責人沈泳賢(Apple)悉心種植香港種辣椒,炮製香港人專屬口味辣椒油。譚玉瑛、吳幸美幫忙採收外形飽滿的辣椒,每一棵蘊藏獨一無二本土「辣」味。蒜頭同樣不可或缺,Apple寧花時間人手剝蒜頭,甚至指頭破損都拒用現成貨,為的是保留每一絲蒜香。 人手炒辣椒油時需抵著高溫、燻眼、勞損,滾油前溫度還接近五十度。黃庭鋒試炒辣椒,卻被嗆得鼻水淚水齊流,一不留神還被滾油濺到手,體會製作者為保辣椒油品質之毅力。Apple回想研發初期屢敗屢戰,幾乎耗盡錢財,不禁淚灑當前。她幸得父親鼓勵而沒放棄,一對子女亦主動落田幫忙,雖沒有豐厚利潤,但家人的支持,以及為香港人帶來本土美食,就是Apple的動力。 香港都有本土手工啤酒廠!三位主持深入酒廠瞭解釀酒程序,從小麥原料到成品都採用機械,配合精密人手監察。「香港啤」產量雖不及商業化酒廠,卻保持傳統製法和味道,加入鹹青檸、菊花、陳皮等,獨創港式啤酒風味。 Patricia、Lisa姊妹同心創立香港發酵茶品牌,初期本著自信擊倒別人的質疑,從市集地攤啟步。阿譚學習製作發酵茶,看似簡單的步驟,其實兩人在掌握茶、糖份量時花盡心血。姊妹倆鑽研將有機杞子、本地薑的精華加入發酵茶,不計較利潤,不為取悅他人,在本地健康食品的路上邁步向前。

  • S01E06 第6集 - 歷盡時代變遷 堅守香港醬油、豆品、海鮮原味道

    • April 1, 2018
    • TVB Jade

    香港百年醬油廠沿用傳統古法生曬醬油,保持百份百香港製造。黃豆經過煮焗、撈璜、發酵等程序後入缸生曬,令豉油釋放鮮味。譚玉瑛、黃庭鋒、吳幸美一試難忘的極品鮮味頭抽,究竟頭抽、生抽、老抽是如何鍊成的?醬園第四代繼承人黎定顯堅持在香港古法釀造豉油,全因對「香港人」的感情和執著;堅信用「心」製作豉油,延續太爺傳下來的古法釀製,是維持好品質的基礎。主持品嚐「豉油雞」,吃出味濃情濃的原味道。 六十年歷史的豆品廠同樣堅持傳統,將黃豆轉化成天然本地靚豆腐。雖然豆品廠採用機器協助,但仍保留石磨傳統磨豆工具,經過撞漿、入模、定形等,便形成一磚磚營養豐富的豆腐。第二代接班人羅孟慶眼看父親身體狀況大不如前,卻捨不得放棄豆腐廠,為承繼父親的心血接手這份「夕陽行業」。他不計成本每天早、午製作一轉新鮮豆腐,沒有忘記父親對追求品質的訓言,相信豆品廠得到香港人支持,定能生存下去! 上世紀七、八十年代,香港漁業曾風光一時,主持跟本地漁民福哥到「八大漁港」之一的西貢捉魚,但收穫寥寥可數。福哥以海為伴,沒有退休念頭,深嘆無人承繼日曬雨淋、每況愈下的捕魚工作,恐怕昔日漁港盛況不復再。福哥又帶三人到礁石群掘「鬼爪螺」,品嚐買少見少的港產海鮮。香港海產現在主要靠外來輸入,將來品嚐本地海鮮原味道,會變得難能可貴嗎?

Season 2

  • S02E01 第1集 - 「本地雞」啖啖滋味

    • September 9, 2018
    • TVB Jade

    譚玉瑛、吳幸美、黃庭鋒再次合體,第一炮先認識本地雞!白牛石雞是第一代本地雞,雖已絕跡市場,但市民仍可買到白牛石雞雞蛋。庭鋒、幸美潛入雞舍執蛋,觀看有趣「生蛋眾生相」,又尋獲畸形「怪蛋」。市面出售的嘉美雞,由香港大學、嘉道理農場共同研發,百份百產自香港。另一種本地雞泰安雞由香港農場出產,雞農承繼父母的雞場,走過1997年禽流感風波,保留屬於香港的雞種。阿譚學整燒雞,品嚐本地雞肉原味道。

  • S02E02 第2集 - 本地養殖魚 保留海鮮原味道

    • September 16, 2018

    譚玉瑛、黃庭鋒、吳幸美闖進長洲魚排,親手餵食條條生猛的本地石蚌、鰵魚、懵仔魚。漁排主人得三名兒子承繼養魚業,堅持傳統方法養本地魚,延續長洲漁業文化。庭鋒、幸美體驗漁民工作,天未光出發到魚排幫忙撈魚出售,可是效率奇低……流浮山室內養魚場飼養花尾龍躉,場主不但製造魚類「快高長大」環境,還關注魚類的「精神健康」?漁民保留傳統味道,瞭解大地魚乾、大地魚粉瞭解的製法;庭鋒學整鹹鮮、油鹽水煮魚,不同食法,同樣鮮美。

  • S02E03 第3集 - 迎中秋 月餅、蛋撻延續傳統手藝

    • September 23, 2018

    適逢迎月夜,主持特意到老餅家學造傳統月餅,阿譚將雙黃平均裹進蓮蓉,又與幸美挑戰為十黃大月餅脫模,再跟庭鋒學造雞仔餅,面對黏手粉團、奇形怪狀成品即束手無策,證明學藝未精。餅家負責人已年過八十,現交由下一代延續懷舊餅食味道。菠蘿包、墨西哥包的製作工序繁複,由搓麵團、鋪面、入爐,全是師傅手藝。庭鋒跟師傅學製酥皮,然後製作大大個蛋撻,為何特別滋味?包餅店負責人之子接手家業,抱著造餅使命製作屬於香港人的包餅。

  • S02E04 第4集 - 本地巨峰提子、西瓜、蜜瓜、火龍果的獨有香味

    • September 30, 2018

    本地葡萄園掛滿一串串港產巨峰提子,粒粒圓潤飽滿、清甜爆汁。主持製作提子果醬,瀰漫濃濃果香。甚麼驅使園主從教師轉行做農夫,全情投入鑽研港產巨峰?香港出產的西瓜「嬌小甜美」,還有網紋蜜瓜、光皮蜜瓜,由授粉到收成需時數月,細心、堅持、心機不可少!本地火龍果園出產少見的「紅水晶」火龍果,阿譚、幸美一啖咬落紫紅色的果肉,散發清香滋味。香味背後,原來種植火龍果要面對雀鳥「偷襲」,採收時被尖刺刺傷的風險!

  • S02E05 第5集 - 二澳米、煉油廠、地道小食 結集本土手藝

    • October 7, 2018

    阿譚、庭鋒、幸美踏足二澳稻田,落手收割、打穀、曬穀,辛苦過後嚐一口本地白飯,零舍香甜!繁忙都市背後,仍有農夫堅持種米,難能可貴!跟主持到本地煉油廠,瞭解提煉植物油三大程序,便知道本地煉油可保持食油質素的重要。龍鬚糖師傅承傳父親的手藝,努力改良龍酥糖成為香港手信。主持挑戰拉糖絲,有人一次便拉出幼細糖絲?家庭式經營手工糕點小店,一家人合力製作十多款糕點,增添人情味!庭鋒幫忙炮製砵仔糕,手腳慢差點累事?

  • S02E06 第6集 - 手工蝦醬、生曬鹹蛋、鹽爆魚肚 大澳漁村風味

    • October 14, 2018

    大澳盛產蝦醬、蝦膏,令小漁村聞名於外。「肥仔師傅」馮嘉橋帶阿譚、庭鋒、幸美見識少之又少的人手石磨蝦醬。三位主持試攪蝦醬、操作石磨、曬蝦等機械取替不了的工序。蝦醬師傅為何不惜投放時間、心機堅持人手製作蝦醬五十年?肥仔師傅與主持坐船穿梭水道,大談小時候在大澳與海鮮為伴的日子;又在漁民小艇買大澳海鮮,加上生曬鹹蛋、鹽爆魚肚、蝦醬XO醬,一於煮番幾味!庭鋒跟大澳居民學曬鹹蛋時,竟做了超級破壞王!

  • S02E07 第7集 - 港產大冬瓜、苦瓜、蔬菜 本地農民默默耕耘

    • October 21, 2018

    港產大冬瓜絕無僅有,農夫重拾承傳自父親的本地冬瓜種籽,又教導年青農夫,傳承幾近失傳的優質本土味道。田內的青皮大冬瓜個個份量十足,三位主持合力收割一個冬瓜!本地有機苦瓜在農場主人每天細心呵護下成長,條條脹卜卜。種植所得的滿足感,令他們堅持下去,還炮製苦瓜菜式,讓阿譚、庭鋒一嚐「半生瓜」美味。阿譚與幸美凌晨再出動,體驗本地菜由蕉徑蔬田,運往蔬菜統營處的銷售過程,卻不熟悉「原始」工作,嚴重拖慢進度?

  • S02E08 第8集 - 酒醋醬油、街頭小食 「香港製造」美味停不了

    • October 28, 2018

    本地醬油廠新一代堅持品質與人情味,接手耗人手的高成本醬油、蒸酒、釀醋製作。主持參與米酒製作過程,還難得進入酒庫。有酒便能釀醋,以本土甜醋炮製的薑醋,滲透天然純厚滋味!醬油廠生產的麵豉醬加入獨有「米麯」發酵,成風味獨特本土麵豉醬。室內發酵與需要日曬的「曬錦豉」,用途有何不同?「香港製造」還有「掃街」小食,兩兄弟承繼爸爸的小食店,不論手打魚肉燒賣、碗仔翅、喳咋,都是人手新鮮製作,難怪庭鋒、幸美吃不停。

  • S02E09 第9集 - 雪糕、薯片、齋燒鵝 香港零食經典

    • November 4, 2018

    香港一間老牌雪糕廠的雪糕、雪條是無數香港人的集體回憶。廠房裡經典扭紋雪糕連綿不絕成形;紅豆雪條中的粒粒紅豆全靠人手烹調,有請阿譚攪動足以製作萬枝雪條的紅豆鍋!鮮果乳酪雪糕同樣受歡迎,庭鋒即席用機器唧出「飛碟形」扭紋。主持走進香港薯片生產最前線,認識機械、科技的生產線,更親身上陣人手篩選優質薯仔。本土零食品牌獨創齋雞粒、齋燒鵝,盛極一時,現在仍堅持人手製作,過程考臂力,庭鋒嘗試做出「大師傅」姿勢!

  • S02E10 第10集 - 潮州魚蛋、醃酸薑 真材實料手工美食

    • November 11, 2018

    魚蛋價廉物美,製作過程所花的心思可不少!阿譚、幸美先到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,向專家「取經」揀靚魚,凌晨再到人氣小食店學整新鮮魚製品。老闆一家由合力起魚肉、打魚漿,製成魚蛋、魚片、炸魚皮,幸美幫手刮魚肉,卻幫「倒」忙。夫婦入行時走過艱難日子,現在由子女攜手經營魚蛋粉店,將手藝發揚光大。中環老字號醃酸薑深受歡迎,老闆毫無保留傳授醃子薑方法;店內還有一樽「珍藏」,粒粒無渣爽脆,來自子薑哪個位置?

  • S02E11 第11集 - 港式茶啡、手工醬料、古法腐乳 承傳港式味道

    • November 18, 2018

    阿譚、幸美尋找港式茶啡的滋味源頭,工場採用不同粗幼的錫蘭紅茶,混合出色香味俱全的茶膽,再由茶餐廳「拉撞」出茶香,原來在家也能衝到茶記味道!又瞭解香濃咖啡烘焙過程,生拼、熟拼有何分別?手工果蜜茶、醬料凸顯製作者心思,又藏著手工製作的獨特滋味。手工XO醬、芝麻黃薑醬烹調菜式,口味與別不同。古法製作腐乳由年輕一代主理,豆胚發酵後為何要「執黴」?入樽排列方法同樣講究,用心機承傳香港百年風味。

  • S02E12 第12集 - 黑毛豬臘味、煙三文魚、肉丸 港產加工同樣滋味

    • November 25, 2018

    阿譚、幸美請教師傅,以本地黑毛豬肉製作臘肉、臘腸,色澤亮麗、甘香味美;加上港產黑毛豬豬油渣及豬油炮製菜式,阿譚、幸美吃得津津有味。兩人再全副裝備走進煙三文魚製作基地,機械配合人手劏魚去骨,製作香港人口味的煙三文魚。肉丸專門店牛丸粒粒原肉打造,攪動肉漿時加冰粒,除降溫還有何用途?店舖亦以原隻大墨魚製作墨魚丸,爽口彈牙,唧出肉汁。東主堅持憑實力、真材實料擊退難關,將家業發揚光大,還將懷舊美食推廣開去。

  • S02E13 第13集 - 陳皮、蜂蜜、有機水果、果乾 果香中的滋潤

    • December 2, 2018

    陳皮是治咳佳品,「陳皮達人」黃亞保教你配上本地有機香水檸檬、冰糖、胖大海、甘草等材料,製成滋潤陳皮川貝燉檸檬。陳皮配本地蜂蜜又是另一番美味,處理陳皮為何要「三蒸三曬」?還品嚐陳皮臘腸粢飯、陳皮梅醬冷烏冬創新菜式!本地溫室有機無花果味道清甜,加上粉紅石榴、火龍果等獲得米芝蓮食肆選用,給場主最大鼓勵。採用陝西高原自家種植富士蘋果,製成口感各異的蘋果脆片、蘋果軟片、蘋果角,背後還藏著製作者對女兒的心思。

  • S02E14 第14集 - 揭開生蠔淨化過程 承傳本地蠔鮮味

    • December 9, 2018

    流浮山是肥美本土蠔集中地!阿譚、庭鋒、幸美跟蠔民出蠔排,採第一手新鮮「香港蠔」。潮退後一同踏上蠔田,泥灘上舉步維艱,庭鋒駕著專用「交通工具」向採苗區出發。蠔民依照蠔的大小劃分等級,庭鋒嘗試看蠔殼數年份。香港都有達國際衛生指標的生蠔!跟阿譚、庭鋒到本地蠔淨化工廠,揭開生蠔嚴謹的淨化過程,把關十足,絕對能放心生食。流浮山養蠔業漸漸式微,蠔民仍努力堅持繼承本地養蠔業,不惜投資時間,為本地蠔尋找新路向。

Season 3

  • S03E01 第1集 - 有機菜芯、本地蔗 本土滋味再升高

    • March 3, 2019

    阿譚、幸美、庭鋒與新成員余德丞,延續香港原味道之旅。菜心深受香港人熱愛,保存菜種有菜種行,還慶幸年輕農夫承接培植本地菜心。庭鋒、德丞摸黑落田幫忙捉蟲摘菜,體驗農夫所付出的心機。本地蔗造糖、煲水等用處不一,飲蔗汁先要劈蔗,庭鋒大刀一揮,打孖上!鮮搾蔗汁固然清新,又到蔗汁老字號品嚐先蒸後搾的蔗汁,多一份清甜。再將蔗汁、本地手工啤酒原味道合二為一,創作本地特有蔗汁啤酒,本地蔗滋味Level Up。

  • S03E02 第2集 - 青棗、竹芋、本地蘑菇、車仔麵 精緻港產味道

    • March 10, 2019

    港產青棗貴精不貴多,庭鋒、德丞親手採摘翠綠飽滿本地有機青棗,粒粒皮薄多汁。藏在泥中的竹芋(粉薯)不為香港人熟悉,阿譚、幸美掘起成束竹芋,一見廬山真面目!元朗菇場日產一千五百公斤蘑菇,深入「菇陣」,瞭解蘑菇生長過程;再品嚐中、西蘑菇菜式,正到唔停到口。三十年歷史人氣車仔麵店,新一代傳人延續爺爺創立的品牌,將傳統美食發光發亮。湯底新鮮、滷水汁足料、材料入味,配上秘製辣汁無得輸,入廚房一看製作「秘技」。

  • S03E03 第3集 - 香港的糖果代表

    • March 17, 2019

    香港手製紅棗核桃糕製作工序繁複,買少見少。這款老牌小食得以延續,有賴糖果廠一家堅持推廣傳統味道。見阿譚、庭鋒拆棗拆到手軟,幸美、德丞合力篩走……核桃,便知製作過程絕不容易。兩位男士落模時效率奇低,究竟發生何事?烹飪教室創辦人以花生、米通,製作香口、脆卜卜鳥結糖,一食就知是香港味道。另一種本土糖果特色,非本地潮語手拉糖莫屬!經過師傅搓糖、拉糖,再人手拼拼砌砌,手工糖果「魔法」變出甚麼字?

  • S03E04 第4集 - 健康午餐盒、本地有機豆芽 「熱血」堅持到底

    • March 24, 2019

    年輕廚師不惜放棄大學學位,將夢想變成事業,為師生炮製溫暖、健康、精緻午餐。庭鋒、德丞做「跟班」到街市買餸,把握兩小時趕工製作飯盒。年輕廚師獲母校大為支持,老師亦喜見飯盒令學生食得健康食得飽,各方皆滿足!本地有機芽菜由篩豆、培植到收成,對水份、溫度的要求甚高。除了常見的綠豆芽、黃豆芽,又看看黑豆芽的生長過程。花生豆芽在香港屬「生面口」,培植材料非如一般豆芽。向食店推廣這種嶄新原味道時,為何多次碰釘?

  • S03E05 第5集 - 誠意送上本地有機蔬菜、粟米爆出好滋味

    • March 31, 2019

    大埔週日農墟的七彩有機蔬菜好吸引!親臨本地有機農場,見庭鋒與有機農夫挖菜頭,顏色時紅時金、時白時波板糖,究竟講乜東東?在香港當有機農夫甚艱難,但無阻農夫挑戰新品種,綠寶石車釐茄、草莓番茄啜落飽滿多汁。元朗有大片有機超甜粟米田,鑽進茂密的粟米田,捉實鮮嫩粟米屈一屈,清脆一聲後新鮮粟米即到手!粟米搖身一變成爆谷,德丞炮製經典焦糖爆谷,本地爆谷品牌還誠意製作車打芝士口味,香味濃郁,粒粒爆谷殊不簡單!

  • S03E06 第6集 - 地爐燒豬、米乳豬、黃酒釀 傳統烹調手藝的新時代

    • April 7, 2019

    全港碩果僅存的地爐燒豬場,得有心人出手相助,逃過被消失的命運。師傅一手拉起新鮮豬上鈎,庭鋒有樣學樣,只差一步!地爐燒至火光熊熊,一切看似準備就緒,下一步,師傳竟然……打開石爐蓋,隨之響起「爆皮」聲,辛苦過後,皮脆肉嫩燒豬出爐!香噴噴米乳豬點只皮脆,乳豬油香還滲透炒飯,營合食豬新時代。「圍村瑰寶」黃酒釀以粘糯米釀製,由傳統瓦缸換上不鏽鋼桶,酒釀廠創辦人製作圍頭黃酒新花款,以傳統圍村手藝助都市人補身。

  • S03E07 第7集 - 涼果、傳統醬料 緊隨時代步伐的傳統美味

    • April 14, 2019

    「口立濕」(涼果)在六、七十年代盛極一時,零食老字號屹今仍堅持香港製造。經典蠔油豆、檸檬涼果,隱藏繁複製作功夫,喚起一代人的回憶。飛機欖檸檬、九製甘草檸檬隨時代改良;懷舊蝦片大大塊、脆卜卜,Shake Shake新食法,好玩又好食。老牌醬料廠改良廣西辣椒醬成桂林辣椒醬,甚麼材料令辣椒醬與別不同?醬料廠引入現代化製作、嚴密保安系統。傳統蠔油雖改以機器製作,但鮮味依舊。以老字號醬料烹調西式美食又如何?

  • S03E08 第8集 - 中西甜品、傳統小食 人手製作零舍唔同

    • April 21, 2019

    35年人氣糖水舖,堅持天天自家製,以心機賺來人氣。由負責人親自示範複雜的涼粉製作,庭鋒、幸美急不及待原條放入口,滑嘟嘟、甘味十足,格外多份心機滋味。庭鋒學整芝麻湯圓,起角、漏餡,唔收貨!屹立鯉魚門半世紀的小食店,特選高山合桃配合健康材料、低溫烘焗,製成健康合桃小食。合桃中央的分心木原來是寶,負責人如何物盡其用?製作傳統鳳凰卷加入時下「超級食物」螺旋藻,捲蛋捲甚考功夫,阿譚、幸美一決高下!

  • S03E09 第9集 - 養生湯水、辣椒粉、手造蛋捲 熱誠創出一片天

    • April 28, 2019

    「小鮮肉」一手主理花膠燉湯網店,親自發花膠、榨杏汁、自家製清心丸,材料絕不馬虎,成品捨棄傳統保暖壺,換上精緻玻璃樽,絕不欺場!無辣不歡者注意!辣椒達人滿懷一股「辣椒熱誠」,走遍大江南北,精挑細選五種辣椒,原創二十萬辣度辣椒粉。跟達人到專門店,看哪種辣椒,辣到大象都「跳舞」?兩位男生合作經營蛋捲網店,人手製作精緻雙層蛋捲,研製創新玫瑰紅莓、特濃朱古力味。堅持換來賞識,蛋捲得以進駐店舖寄賣!

  • S03E10 第10集 - 川龍茶樓、西洋菜夠傳統 住家菜水餃新食法

    • May 5, 2019

    大帽山川龍山明水秀,茶客在傳統茶樓飲啖茶食個包,別有一番風味。茶樓由第二代接手,客家新抱師承奶奶製作雞屎藤茶粿,讓茶客品嚐傳統客家味道。大帽山得天獨厚,種出靚靚水種西洋菜。庭鋒、德丞落田摘菜,又學「踩板」修復西洋菜,期間庭鋒竟被評乜都唔正!川龍還有泥種西洋菜,菜葉為何生「血根」?姊弟同心經營餃子店,將住家菜包進餃子,選材講究,用料十足,餃子更有原隻鮑魚苗。幸美、庭鋒學包餃子,成品差太遠……

  • S03E11 第11集 - 手工果醬揚威國際 包裝餸菜的住家滋味

    • May 12, 2019

    元朗大片菠蘿園稱得上菠蘿遍野,德丞握住菠蘿椗輕易一拗,新鮮菠蘿到手,當然要即開即食!香港女子的自家製果醬揚威國際,不論是港式風情柑橘陳皮果醬,還是採用本地有機青檸的果醬,果味特別香濃。她又將本地菠蘿加上有機農場的泰國香水檸檬、鮮嫩薄荷葉,炮製百份百香港原味道果醬。濃郁果香背後,隱藏製作者對已故婆婆的思念。「真空冷藏袋裝餸」讓忙碌都市人都食到住家飯。看著製作者一絲不苟炮製自家餸,充滿媽媽的愛。

  • S03E12 第12集 - 元朗烏頭品質保證 消夜點少得潮州打冷

    • May 19, 2019

    「元朗烏頭」質素保證,阿譚、德丞體驗生猛烏頭的威力,落水活捉烏頭!魚場引入現代化機械、自設專賣店、在魚身套上「身份證」(標籤),以質素打破重重難關,但遇上候鳥偷魚點算?速遞元朗烏頭,學做潮州烏頭魚飯!將製作好的烏頭真空包裝,隨時隨地都能品嚐潮州烏頭風味。潮州「打冷」是香港人深宵醫肚之選,潮州打冷老字號老闆每日親自到街市選料,炮製潮式滷味;潮州名菜還有反沙芋,功夫菜買少見少,老闆即席獻技!

  • S03E13 第13集 - 見證傳統漁市場拍賣 體驗燈船捕魚

    • May 26, 2019

    青山魚類批發市場是香港唯一保留傳統拍賣,阿譚、幸美凌晨走入漁市場,見證最「旺場」時刻。漁民快手快腳將漁獲分類、磅重,競投開始,趁快買得心頭好!二人與庭鋒登上燈船,利用照燈方式夜間捕魚,但原來日頭就要出海霸定靚位。入夜,魚群隨光而至,眾人齊心協力落網,一網打盡各式魚類、大蝦、魷魚,趕趁朝早將漁獲運到漁市場。隨漁業漸漸式微,競爭大,魚獲少,難免令漁民沮喪。記著支持香港海鮮原味道,給漁民打「強心針」!

  • S03E14 第14集 - 蟲魚菜共生、本地扇貝、新派蘆兜糭 「傳」為下一代

    • June 2, 2019

    農莊實行「蟲魚菜共生」,每逢假日變成「小學堂」,教小朋友貼地響應綠色生活。庭鋒撒網捉羅非魚,又和幸美親手掘薯仔,製作土窰「香葉羅非魚」拼炒薯絲,風味十足。本地魚排養殖別具特色的橙黃色本地扇貝,吸引阿譚、幸美的莫過於本地珍珠貝,還採到大大粒珍珠!負責人聘請本地漁民,支持研究工作,全誠投入復興本地漁業。中山「蘆兜糭」得新一代注入新元素,庭鋒、德丞貴為潮人,試包新派「麻辣鮑魚糭」,趁端午節推廣傳統工藝。

  • S03E15 第15集 - 三姐本地菜盛宴 傳統皺皮腸粉的新味道

    • June 9, 2019

    後生仔林正峰、孔德賢初來報到,為蕭秀香(三姐)蒐羅本地食材。本地茄子採用嫁接技術,全年均有高質收成。請三姐出場,與庭鋒、德賢即場炮製煎釀茄子;再摘長白豆、香芋南瓜,就連南瓜花都用得著?加上生猛本地紅蟹、瀨尿蝦,炮製一頓「本地自家菜」。三姐踩入「男人的天下」,打破別人的有色眼鏡,謹記父親的教訓,捱出成績來。德丞、庭鋒凌晨出動,跟師傅學整皺皮腸粉。用上健康紅米、黑米,舊米加石磨,腸粉更香滑,無得輸!

  • S03E16 第16集 - 港式傳統麵包、老牌蝦子花生 延續傳統風味

    • June 16, 2019

    兄弟同心協力,發揚傳統港式麵包風味。橄欖形的包種「硬豬」(香港小法包)買少見少,阿譚、楓學搓「硬豬」麵團;德丞則幫忙壓方包麵團,新鮮出爐麵包脹卜卜,任打唔變形,方包軟熟得可拉絲,絕不行貨。 縱使造包工序繁複,利潤低,兄弟都為傳統風味賣力。路途上試過賺得盆滿缽滿,又試過陷入低谷欠債纍纍,但仍努力不懈,得爸爸的支持,跨過難關,還得到茶餐廳捧場客。適逢父親節,兄弟親手造蛋糕送給爸爸。 香港人喜歡「食花生」,但種花生的農夫則少之又少。「花生友」庭鋒、Danny走進花生田,始知種花生對農田有莫大益處。 花生可變奏出多款美食,老牌小食蝦子花生製作需時三天!風乾、明火焗、炸香,即成熱辣辣蝦子花生!老字號食品廠傳到第二代,經營困難重重,卻不想傳統小食失傳,還望新一代接手,傳承自家創作的風味。

  • S03E17 第17集 - 涼茶兄弟拍住上 醬料、素食醬料自家味道

    • June 23, 2019

    八十後兄弟拍住上,將傳統涼茶文化推廣給年輕人。涼茶用料十足,套上精緻包裝,涼茶都可以變得新潮。雪梨膏貴為古時宮廷食品,兄弟親自選料,貴精不貴多。兄弟從小在父親的藥材舖小耳濡目染,執份五花茶話咁易!醬料廠傳人炮製傳統潮州橄欖菜、沙嗲醬,還與食材店老闆聯手炮製港式沙嗲牛,保持本土味道。素食私房菜負責人研製素魚露、素食爆炒醬,給素食者多個選擇。庭鋒、德賢即席製作素魚露湯麵、爆炒醬,素菜都可以好好食!

  • S03E18 第18集 - 齋菜、芋頭、手工雪條 傳統與創新

    • June 30, 2019

    香港首間齋菜館屹立超過一世紀,幸美、德丞、阿楓品嚐傳統齋滷味拼盤,又跟總廚學煮齋菜。負責人細說店舖歷史,珍貴舊菜譜記錄老香港飲食文化,主持有「驚人」發現!庭鋒、德丞到有機農場掘檳榔芋,口感跟一般芋頭仔有何分別?香芋紫米糖水是經典甜品,亦是創新手工雪條口味。創作者還將茶餐廳菜式融入雪條,創作冰凍粟米肉粒、佔醬多,還為日式拉麵店度身訂造海鹽奶味雪條。創作者堅持夢想,更多新口味手工雪條陸續面世!

  • S03E19 第19集 - 樽裝小食、風味醬料 嚐盡百般滋味

    • July 7, 2019

    天堂果(木鱉果)脹卜卜,表面有刺,一個個掛在棚上,橙色的成熟果實異常奪目。果肉、核衣同樣食得,因為有益,有來自天堂的禮物的美譽。 樽裝小食工場創辦人喜歡以食會友,又鍾情香港食物,與丈夫共同創業。惜丈夫不幸離世,經歷生離死別,樽裝小食的甜酸苦辣,如歷人生。主持一起製作酒醉鮑魚、麻辣鵝腎、醃蘿蔔,在負責人親自監督下,用料依舊講究,味道依然不變。 醬料廠負責人與八十多歲的母親創業,製作自家醬料,以美味吸引家人圍坐吃飯,是母親的願望。大廚教主持製作傳統、獨特的仁稔醬,負責人仍堅持炮製經典滋味,給新一代承傳下去。 XO醬可謂醬料的經典之最,德丞、正峰幫手撕瑤柱,再依次加入材料炒醬料,用功夫、耐性炮製出滋味來,特別矜貴。負責人繼續鑽研更多新醬料,努力達成母親的遺願!

  • S03E20 第20集 - 本地西瓜、雪糕、鉋冰 消暑三寶

    • July 14, 2019

    7月有多個農墟辦本地西瓜節,售賣多款本地種植的有機西瓜,當中的黑美人、甜美人、小玉,分別有何特色?而即使售價比進口西瓜稍高,市民仍樂意支持本地西瓜!工程師父親與三位兒子,造出批發予各餐廳的雪糕球、脆皮雪條及雪糕多士,堅持採用真材實料。他們更會研發一些糖尿病人能夠享用的雪糕,將吃雪糕的歡樂盡情分享!一對父女每早到果欄入貨,用上北海道牛奶製作綿密的牛奶鉋冰。幸美親身試過堆砌鉋冰,才知並非想像般容易!

  • S03E21 第21集 - 港式快餐店、葡萄園 鑽研本土味道

    • July 21, 2019

    港式快餐店香噴噴、大大份的焗豬扒飯、焗肉醬意粉是不少食客摯愛!經過五十年的改良,繼續精益求精,大廚指導庭鋒炮製焗豬扒飯,用料精準講究,休想偷雞加料! 香港人熱愛奶茶,快餐店特設「奶茶專員」,專訪這位專員,聽聽他的責任有多重!主持炮製經典「下午茶三寶」炸雞髀、花生醬西多士、紅豆冰,五十年的味道深入每位香港食客的心。快餐店保持外國點餐文化,定時改變店舖裝潢,延續港式快餐味道。 元朗葡萄園掛著數十款品種的提子,正值當造之時走進提子棚,新品種長青玫瑰、夏黑、光輝串串脹卜卜、清甜爆汁。農場還種有本地香印提子,爽脆清甜,深受香港人喜愛,農夫不斷改良品質,令提子拍得住「日本產」味道。

  • S03E22 第22集 - 培殖本地寶石魚 傳統醬園的新派味道

    • July 28, 2019

    寶石魚於2002年由澳洲引入香港,再由人工繁殖出本地寶石魚,肉質鮮美有營養。漁護署積極研究繁殖技術,給本地養殖戶提供魚苗、飼養方法,推廣寶石魚。 德丞、幸美瞭解過照顧寶石魚的方法,便走進養殖池幫忙清理青苔,池底濕滑,生猛的寶石魚又跳躍不停,過程毫不輕鬆。縱然寶石魚屬難養的品種,但漁民的堅持,迎難而上,旨在給香港人多個選擇。 六十多年傳統醬園傳人,放棄教職,替父親打理醬園。阿譚學整五柳菜,尋回坊間難覓的傳統味道。五十多年歷史的豆豉蒜蓉醬,用料十足,口感、味道與別不同。醬園亦研發新口味秘製魚蛋醬,找回「篤魚蛋」的熟悉味道,得到客人的讚賞,帶來滿足感與動力。

  • S03E23 第23集 - 網上住家餸菜包 新鮮本地通菜 法式香港味手工果醬

    • August 18, 2019

    網上買餸電子平台,令無時間買餸的香港人都可以煮餐家常便飯。餸菜每日黃昏六點前送到客人手上,庭鋒、德丞把握時間開工,幫手切瓜、醃肉。 創辦人著重餸菜質素,採用有機食材,與有機農場合作,瞭解食材的生長過程,質素更有保證。客人可透過自動販賣機買餸菜包,按部就班就煮到四餸一湯。 德丞與德賢到有機農場摘新鮮通菜,為何通菜屬夏天菜?除常見的青通菜,還有白通菜,想知味道如何,一於即摘即煮即食。 香港有位法國藍帶廚師,炮製法國風情香港味道的手工果醬,「寶石紅桑子蘋果果醬」,特別採用法國入口紅桑子果蓉,「檸檬珍珠薏仁果醬」滿滿香港地道情懷。創新口味果醬用來夾海鮮,整作果凍、橡皮糖一樣得!

  • S03E24 第24集 - 金腿五仁月餅、中秋糕餅、果仁零食 中秋傳統新派美食

    • August 25, 2019

    中秋將至,點少得食月餅應節。深水埗老字號餅家特別在中秋時節,推出「金腿五仁月餅」。庭鋒、正峰眼看肉類、果仁等十多種材料,即幫忙切肥豬肉、叉燒,撕火腿,又落手搓餅皮,為何搓皮時要加入舊餅皮? 撈材料步驟都好講究,還要將餡料裹入餅皮再倒模,正峰卻將月餅拍落地,德丞則手指中招,二人又慢又論盡,還是交給師傅吧!新鮮月餅出爐,甘香味美,傳統味道更吸納韓國Fans。 以新鮮水果製成的中秋糕餅健康不膩,阿譚與德賢學整西柚糕、百香果糕,親自起果肉、打汁、煮漿……而近年流行紫薯食品,不妨試試「紫薯忌廉月餅」,紫薯餡真材實料,口感層次無得頂。 2019年中秋節(9月13日)碰巧又是「國際花生日」,始於1958年的食品廠沿用傳統方法製作花生糖,花生更香,口感更正。新口味「腰果紅莓糖」的果香、果仁非常夾。為迎合新一代,「蜂辣花生」、「麻辣腰果」登場,用滾筒炒完再焗味道更均勻,啱曬「花生友」。

  • S03E25 第25集 - 創意新派素食 純素月餅、楊桃、蕉迎中秋

    • September 1, 2019

    素食餐廳的自家製新派素Pizza、漢堡、炸雞等,似模似樣!庭鋒親手搓芋圓,真材實料,芋頭味香濃。負責人為家人積極推廣素食,得到父親撐到底,經過無數挑戰、失敗,研製出似到十足的炸雞,當中有何奧妙? 素菜館推出應節純素奶黃流心月餅,阿譚與幸美一起製作,看當中的雞蛋有何替代品,而流心餡又如何製作?中秋節點少得楊桃,見有機農場的楊桃正慢慢成長,庭鋒與德賢轉移目標到大大梳的大蕉、牛奶蕉,卻怎麼變成鋸蕉樹?

  • S03E26 第26集 - 環保養殖本地極品魚 尋找秋葵蹤跡 親嚐新鮮粟米汁

    • September 15, 2019

    有本地魚場養殖高營養魚類,包括鱔中之王花錦鱔及被食評人稱為「忘不了」的吉羅魚。阿譚、庭鋒參觀魚場,聽到花錦鱔的身價後,差點企不穩!魚場利用廚餘餵食魚類;又以人工水流仿傚自然生態,淘汰不健康的魚,再把之化成魚肥,作為農作物的養分,做法環保又節省成本。 秋葵是男士補品?德丞、德賢到本地農場便可找到秋葵蹤跡,還有幸親眼見到紅秋葵。秋葵不但護胃、降血壓,更有美顏功效,涼拌、炒蛋、配日式芥末都十分可口。 「栗米媽媽」周建華及兒子為了讓更多人飲到有益的飲料,設廠每天鮮製家鄉玉米汁及各式營養飲品。德丞、德賢、正峰三位大男孩入工場學剝粟米,又認識粟米的等級。

  • S03E27 第27集 - 苦瓜、水果粟米、室內水耕菜原始味道 創意香港口味曲奇

    • September 22, 2019

    苦瓜藤上掛著一粒粒苦瓜BB,庭鋒、德賢幫忙套袋,防止苦瓜被果蠅侵襲,而白苦瓜是如何「製造」的?二人又摘清甜多汁水果粟米,還挑戰生吃雷公鑿、飲苦瓜汁。 中年男士放棄多年的正職,經營曲奇專門店,還創作真材實料港式口味曲奇。中年轉行雖失敗過,但仍無阻他對曲奇的熱誠。 庭鋒、德丞在室內水耕菜農場遇挑戰,先將羽衣甘藍種籽逐粒夾進小窿內,又幫菜苗轉盆。聽負責人講解水耕菜的好處和生長過程,再即摘即食鮮嫩本地水耕菜。

  • S03E28 第28集 - 本地出品稻米、油甘子、膽型茄子 養生飲品全為健康

    • September 29, 2019

    有機農場一片茂密茁壯的水稻正等待收割,但經過颱風吹襲,被逼提早收割。德丞、德賢幫忙收割、打穀,領悟「粒粒皆辛苦」,就算白飯都特別好吃。而剩下的禾稈草有何妙用? 阿譚與庭鋒則見識周身寶的油甘子樹,又認識特別的膽型茄子。縱然耕作難關重重,回報低,但農夫仍然堅持,全因喜歡二字! 夫婦追求健康生活,自製果醋。製作「玫瑰蘋果醋」,單是發酵過程就需一個月;再來「黑杞子紅棗參茶」,一鍋需煮兩日。付出時間、心機全為健康。

  • S03E29 第29集 - 齊心延續歷史雜貨舖 本地養殖魚場「一條龍」

    • October 6, 2019

    1952年創辦的雜貨舖,彷彿時光倒流到五、六十年代。店舖自家生產醬料和醃菜,庭鋒、德賢試整甜醋薑,以及加入紫心蕃薯的辣椒醬,發現庭鋒是拍薑高手!雜貨舖第三代甘願辭去工作,與家人齊心合力延續店舖歷史。 養魚業是夕陽行業,本地魚場幸得新一代接手,由生產飼料到銷售「一條龍」,更與時並進設立網上銷售。後生仔德賢、正峰身體力行支持,幫忙捉魚,又到自家工場學整新鮮魚蛋。魚場悉心培殖的本地養殖魚,必定品質保證!

  • S03E30 第30集 - 潮州魚蛋粉辣椒油、雲吞麵、生麵 延續傳統手藝

    • October 13, 2019

    德丞、德賢凌晨出動學整新鮮魚蛋,為何打魚蛋過程中要加冰?二人又合作整魚片,新鮮炸起的魚片頭非常滋味,怎少得夾辣椒油同吃!魚蛋粉麵店負責人三兄妹接手父親的店舖,還保留自家製辣椒油傳統,期望年輕一代能承傳下去。 一碗「細蓉」殊不簡單,雲吞麵舖負責人將師傅的巷仔雲吞麵發揚光大,除了親自煮大地魚湯、包雲吞,還選用老字號的生麵。阿譚、正峰到麵廠學造麵、雲吞皮。麵舖新一代接手,承接家人的心血,延續老字號的味道。

  • S03E31 第31集 - 白花膠、糯米餈、沙冰及餃子 長洲原味道

    • October 20, 2019

    長洲有小島風情、風味小食,還有矜貴白花膠,如何分辨正宗白花膠?水上人父女檔經營花膠生意,延續長洲傳統手藝。曬製花膠過程絕不馬虎,主持一試親自從白花魚取出花膠,又用白花膠炮製滋補糖水。 芒果糯米餈是長洲另一代表,大大件芒果配上薄薄的糯米皮,啖啖果肉!庭鋒、德賢切芒果,製作糯米餈皮,卻包到爆曬餡!90後長洲原居民返回小島,創作富香港特色的中式糖水、涼茶沙冰,幼滑有驚喜,還有手包餃子,滿載家的味道。

  • S03E32 第32集 - 傳統馬仔、嚤囉酥 健康鮮製米線 新派茶味雪糕

    • October 27, 2019

    三十多年歷史的唐餅工場,在香港碩果僅存手工製作馬仔。師傅每日馬不停蹄製作西樵大餅、光酥餅等唐餅,亦望年輕一代承傳傳統手藝。主持一於「拜師」學整馬仔及嚤囉酥。 雲南米線深受歡迎,有食店自家製作健康蔬菜米線,將紅菜頭打成蓉加入米漿,真材實料兼口感煙韌;而富雲南特色的「小鍋米線」,還迎合香港人口味! 茶行向年輕一代推廣茶文化,研製茶葉護膚品、茶味雪糕,品嚐「半熟普洱雪糕」,享受茶香兼瞭解茶的故事。

  • S03E33 第33集 - 香港仔海鮮、艇仔粉 本地漁業情懷

    • November 3, 2019

    香港仔碼頭一位年輕人,從曬家手上買入漁船,半途出家做海產批發商,每朝收集漁穫,然後運到天光墟擺賣,主持先來個秤魷魚比試;平靚正本地海鮮吸引街坊捧場,主持再落場幫手賣魚! 回到船上跟水上人學曬魷魚,又製作新鮮墨魚滑和蝦滑。眼見年輕人有志加入漁業,除水上人讚口不絕,亦得到餐廳的支持。 艇仔粉亦體現漁業情懷,一位艇家四十年來,每天在艇上熬製自家魚湯與滷水汁,炮製足料艇仔粉。這種獨特漁港風味,亦買少見少。

  • S03E34 第34集 - 港式點心、糕餅小食 傳統風味不變

    • November 10, 2019

    香港人最愛到酒樓「飲啖茶,食個包」,有酒樓少有自家製作點心,德丞、德賢、幸美學包傳統蝦餃、四寶雞扎、炸鹹水角,再齊齊享用各人製作的一盅兩件!除傳統點心,創新磨菇包、核桃包、燕麥軟糕滿足食客的健康需求。 一間四十年代已在香港開張的零食店,見證香港的歷史興衰。店舖還有造從前的嬰兒小食薏米餅、足料燕窩糕、香脆芝麻餅,最吸引阿譚的非蝦子扎蹄莫屬。店舖的包裝都印證香港的時代轉變,但人手製作食物的本土情懷不變。

  • S03E35 第35集 - 鮮奶、白糖糕、蜂巢蛋捲 味道始終如一

    • November 17, 2019

    本地牛奶廠堅持本地加工牛奶,鮮奶味道七十年不變,亦鑽研牛奶新口味,如薑奶、士多啤梨味,用牛奶入饌炮製鮮牛奶豬骨湯意粉、炒滑蛋、雪糕同樣正。傳統白糖糕、黃糖糕口味多年不變,雖由人手製作改成機械輔助,但懷舊風味依舊。 港式蜂巢蛋捲沒有花巧造型,全憑師傅經驗製作蛋漿,又改良機器,令蛋捲保持酥脆口感。主持挑戰高難度的捲蛋捲步驟,德賢製作了外形別具特色的「卷物」,庭鋒將蛋皮一分為二,但成品卻似模似樣。

  • S03E36 第36集 - 網上農墟支持本地農夫 元朗絲苗再現

    • November 24, 2019

    網上農墟負責人將農作物「擺上網」,支持本地農夫利用網上平台零售農作物,同時方便買家。是日農作物有櫻桃蘿蔔、木瓜,即摘即包裝送貨,保證新鮮。雖然香港務農困難重重,但農夫都迎難而上,推廣有機作物。 元朗絲苗再現!培苗前先浸種,再經篩選、發芽,培植成秧苗後,庭鋒、正鋒赤腳上陣幫忙插秧,但如何在混濁的泥水中分辨插秧位置?水稻經過三個月生長,卻受環境影響收成欠佳。農夫將彌足珍貴的收成煮成粥,分甘同味。

  • S03E37 第37集 - 炸連骨魚皮、鮮鯇魚皮、豬雜原味道 香港手工啤

    • December 1, 2019

    魚蛋粉伴炸魚皮是經典食法,帶骨炸魚皮香脆度再升級,更有層次。店舖堅持採用本地新鮮黃鱔,每日鮮炸魚皮,多一分香港特色。白灼鯇魚皮爽口彈牙,蘸調味醬料零舍惹味,但製作過程繁複,往往供不應求。主持乘機偷師,由劏魚皮學起,又似模似樣! 下欄豬雜經師傅之手都變成上菜。洗淨豬雜,切件白灼鎖著鮮味,亦可變化成不同菜式。而加入本地元素釀製的手工啤,秉持手工啤酒三元素,口味更多變化,如「蜂蜜黑啤」採用香港材料釀製。

  • S03E38 第38集 - 鮮味雞粥 補身滴雞精與豬腳薑醋 訂製肖像波板糖

    • December 8, 2019

    天氣轉涼,食碗熱辣辣雞粥暖笠笠。師傅教路,煲一鍋鮮甜又綿綿的雞粥有何秘訣?粥店新一代負責人鑽研新食法,但煮粥的方法仍保持多年不變,令顧客品嚐最原始美味。乳鴿貴為沙田另一寶,粥店又怎樣炮製香脆肉嫩的炸乳鴿? 近年興起滴雞精,本地食品生產商嚴選雞隻,提取精華,生產原汁原味的包裝「補身佳品」。還有香濃傳統豬腳薑醋,庭鋒、正峰幫忙「執碼」,誰較準確?想為普通的波板糖添特色?不妨學主持「印」上自己的靚樣!

  • S03E39 第39集 - 分享有機魚、瓜、菜 揚名國際的乾鮑 抗氧化佳品蝶豆花

    • December 15, 2019

    一對夫婦嚮往農耕生活,租田種菜養魚,積極分享本地有機作物。魚塘飼養了少見的青竹魚,撈起一睹其廬山真面目。庭鋒、德丞見識娃娃菜育成過程,嘗試催芽、疏苗,還即摘勝瓜,由農夫炮製一頓農家菜。由「鮑魚大王」主理的鮑魚菜式揚名國際,現在推出的真空包裝、罐裝鮑魚免卻了複雜的烹調程序,在家也能輕鬆品嚐到用心鑽研,用心烹調的「紅燒乾鮑」。蝶豆花含豐富花青素及抗氧化物,曬乾後除用來泡茶、煮飯,還可製作「夢幻」飲料。

Season 4

  • S04E01 第1集 - 品嚐本地蘆筍、酥糖 南丫島漁民體驗

    • April 19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譚玉瑛、黃庭鋒、孔德賢、林正峰再度出發,追味尋源蒐羅本地好食材!先到有機農場找尋「蔬菜之王」蘆筍,經過農夫悉心移植、護理,蘆筍可持續收成二十年。而白色、綠色蘆筍是怎樣生成的? 轉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體驗漁民生活,到魚排餵巨型龍躉,試撈生猛的石鯧,水花四濺!魚排負責人將興趣化作動力,保留本地養殖魚的鮮美。 自家港式「薑味花生糖」、「陳皮杏仁鳥結糖」,在傳統味道上搞搞新意,有機器協助,花心思延續酥糖美味!

  • S04E02 第2集 - 瞭解「空中魚菜共生」、年青農夫復耕計畫 落手試造傳統粉麵

    • April 26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科創農場創辦人研發貨櫃循環水養殖系統,運用貨櫃打造天然養魚環境。貨櫃旁的菜柱過濾養魚之餘,亦依靠養魚水提供肥料,實行「空中魚菜共生」。一於品嚐即撈、即摘寶石魚與紅枸杞。 老字號粉麵廠負責人設立小型博物館,旨在推廣粉麵文化。到工場一看粉麵的製造過程,阿譚、庭鋒還一試手搓銀針粉。 主持為達成「種出原味道」,借來四行田,先由庭鋒除草、翻土,勞動一番!又看一班年青農夫用心種植本地高麗菜,為復興香港農業努力!

  • S04E03 第3集 - 本地蔥、水耕番茄好滋味

    • May 3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有農場種植較少有的本地蔥,而大頭蔥品種味道特別濃郁。有醬料店東主鑽研自家蔥油,用上本地蔥、日本萬能蔥及京蔥,小鍋慢慢炸香蔥粒,是心機之作,用來製作蔥油雞,好食到停不了口! 農夫引入外國水耕技術種番茄,為本地農業帶來新景象。水耕系統透過數據改善番茄質量,並由農青主理,種出本地籐上熟串串番茄獨有的鮮味。主持體驗種植場的日常工作。 庭鋒繼續「種出原味道」,擔竹枝搭竹棚。竹棚外形似模似樣,但能通過重量測試嗎?

  • S04E04 第4集 - 本地咖啡豆 手工黃豆製品

    • May 10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香港都有本土咖啡豆!一位咖啡師鑽研新口味咖啡之餘,還自行培植咖啡豆。樹上咖啡果經人手採摘,天然曬乾,再人手剝殼,經過烘焙、磨粉等步驟,製成一杯矜貴的本地咖啡。 荳品製作功夫多,手工荳品可謂買少見少,有荳品廠傳承老一輩的荳品製作功夫,只為追求好品質,堅持手造豆腐、豆卜等,還有手藝之作布包豆腐,看阿譚、庭鋒的布包豆腐實力。 庭鋒為原味道的田施混合基肥後,即播通菜、花生種子,兩款種子的播種形式大不同。

  • S04E05 第5集 - 本地紫色蔬菜、粵菜風味 網購海鮮新模式

    • May 17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紫色蔬菜含滿滿花青素,有機農場負責人悉心栽培紫皮蘿蔔、紫旺菜、紫椰菜,將飽滿蔬菜入饌一嚐滋味! 老字號飯店接班人將幾近失傳的傳統粵菜傳承下去,製作工序繁複的「蝦子柚皮」、「上湯枸杞浸豬潤」、「江南百花雞」都是巧手刀工之作,阿譚、庭鋒品嚐手工粵菜無可取替的風味。 海鮮都能網購到家,客人可透過直播選購心水海鮮,不妨瞭解整個購買過程。 庭鋒繼續「種出原味道」,好不容易將豆角苗移植到田裡,但竟然全部種錯曬!

  • S04E06 第6集 - 本地紅心番石榴 足料自家糭 滋補燉湯外送

    • May 24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石榴樹經過篩選、摘心等工序,小石榴慢慢成長。庭鋒、德賢親自到有機農場採收,品嚐香甜的本地紅心番石榴。 廚藝專家特意選用本地梅菜,配上黑豚玻璃腩等製作自家糭,非常足料,更添本土滋味;亦將老陳皮裹入糭內,果香夾蔥油香,味道昇華。 原盅燉湯外送服務讓顧客隨時品嚐靚湯。庭鋒與謝東閔學整「杏汁豬肺湯」,真材實料,喝得出的滋補美味。 上回播下的通菜種子已冒出小苗,庭鋒趕緊建地籠保護幼苗。可是小苗仍面對著水浸威脅……

  • S04E07 第7集 - 日本引入紫色小松菜 本地醃雪菜、意式雪糕

    • May 31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農友引入日本紫色小松菜,特別吸引年輕人嘗試,農田亦種有萵筍,主持生吃品嚐鮮嫩口感。 有機農場種有新鮮雪菜,原來新鮮雪菜有種估不到的味道。採收雪菜後洗淨、切段即可醃製,聽農友講解醃漬的學問。 本地意式雪糕採用本土材料,加入香港特色。主持參與薑味雪糕製作,還享有新鮮即食「福利」,味道如何?再製作雪條,竟把芒果糯米飯融入! 為了通菜苗能茁壯成長,庭鋒回到農田趕忙疏苗、移苗、追肥,烈日當空下辛苦一番,大功告成!

  • S04E08 第8集 - 健康本地自家農圃雞、龍脷葉、生菜 養生「熟薑紅棗膏」

    • June 7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農場自家研發農圃雞,負責人夫妻同心管理農場,雞隻的每個成長階段都經過悉心照料,味道好,營養高。庭鋒與德賢見識過雞隻的成長環境,再品嚐自家農場鮮雞佳餚。 農夫用心栽培健康有益的龍脷葉與生菜,主持即場採摘,再於炎炎夏日喝一碗「龍脷葉羅漢果水」,品嚐即炒生菜,特別消暑。薑同樣好處多,以泥薑、若羌灰棗製成的「熟薑紅棗膏」對身體又有何益處? 庭鋒「斬獲」大量粟米莖,將之鋪在泥面幫助農田「補濕」,但過程攰到崩潰!

  • S04E09 第9集 - 本地養殖海魚、培植靈芝、煙燻食物

    • June 14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南丫島索罟灣魚排盡享地理優勢,庭鋒專程到魚排品嚐漁民推介的石蚌,魚身色澤夠黃,清蒸後肉質嫩滑,果然名不虛傳! 香港有本地煙燻原味道,櫸木的煙燻香,加上真材實料的食材、調味,一絲不苟的製作,煙燻香腸、雞肉、三文魚迎合港人口味。 來自台灣的劉子碩加入,先帶他深入本地靈芝培植基地,見識赤靈芝、靈芝孢子培植過程。當然不錯過品嚐養生靈芝的味道。 庭鋒喜見「花生田」綠意盎然,誰知其花生苗幾被野雀吃盡?稻草人,出動!

  • S04E10 第10集 - 古法醬油、本地氈酒廠、健康洛神花

    • June 21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元朗老字號醬油廠堅持古法炮製醬油,至今仍以柴火煮黃豆,人手撈璜,全天然發酵,全憑師傅的多年經驗。庭鋒、東閔體驗繁複的釀製工序,還一試古法醬油、生抽原味道。 主持深入酒廠一看氈酒製作過程,瞭解一對拍檔所追逐的氈酒(Gin)夢,當中加入了甚麼香港味道的材料?另外,有機農場培植洛神花,採收後用來製作蜜餞或洛神花茶,健康原味道! 經過庭鋒多月來的努力,「種出原味道」的作物日漸成長,今集的任務是幫苦瓜苗繞瓜藤!

  • S04E11 第11集 - 港式點心情懷 本地韭菜、潺菜 尋回豬油膏舊日滋味

    • June 28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「一盅兩件」滿載香港風情,食品廠創辦人專門製作較少眾的點心、包點,庭鋒與子碩學整蓮藕餅、麻蓉包,真材實料的酒樓美點吸引不少捧場客! 農夫悉心栽培的韭菜、潺菜,長得鮮嫩翠綠,即摘即炮製兩道農場風味菜!豬油香口惹味,用來拌飯一流!跟醬料店創辦人買材料炸豬油,再來一碗「豬油狗仔粉」,尋回舊日滋味。 庭鋒親手栽種的農作物正茁壯成長,打理工作更加不能馬虎,除了製作工具捉果蠅,還要落手「服侍」花生苗與番薯苗!

  • S04E12 第12集 - 港產龍膽桔、粉葛、木薯 自家滋補「三汁一醋」

    • July 5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本地有機栽種的年桔買少見少,庭鋒、德賢親臨有機農場,一嚐港產龍膽桔滋味!飽滿甘甜的龍膽桔由檸檬樹嫁接而成,經農夫細心修剪照料,成為豐盛的港產年桔。龍膽桔還可用來製作果醬,甘甜醒胃。 轉往另一農場發掘藏在泥土裏的粉葛與木薯,即席炮製湯水及甜品,大滿足!小店自家製養生「三汁一醋」,選料、磨汁、燉製一手包辦,小量生產,更顯心思。 「種出原味道」收成日來臨!齊齊品嚐親手栽種的羅馬生菜與通菜,享受努力的成果!

  • S04E13 第13集 - 本地有機綠茶、羽衣甘藍 秘製魷魚醬

    • July 12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大帽山山坡上有兩片清幽茶園,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所管理。踏入採茶季節,庭鋒、正峰化身「採茶姑娘」,再親手殺青、揉茶,不忘即席泡一杯本地有機綠茶,細味茶香。 醬料廠的秘製魷魚醬美味,從街邊檔傳頌至街知巷聞,令人食過翻尋味,負責人用心製作醬料,令食物美味昇華! 有機農場種有六款羽衣甘藍,得負責人悉心栽培,無論即摘即食或打成羽衣甘藍蔬菜汁同樣健康美味。 庭鋒今次執枯葉體驗DIY堆肥;再大膽零裝備從蜂箱取蜂蜜?

  • S04E14 第14集 - 懷舊片兒麵、創新金沙流心奶黃月餅、港產馬氏珍珠貝

    • July 19, 2020
    • TVB Jade

    老字號麵廠傳承片兒麵懷舊風味,炸至金黃鬆脆的片兒麵配鮮蟹肉上湯,每啖層次不同,口感獨特。 連鎖餅店鑽研香港人口味的月餅,其中「金沙流心奶黃月餅」以新鮮咸蛋黃作餡料,保持最佳風味。月餅上的特色祝福語,有趣又得體。 庭鋒、正峰前往位於西貢的珍珠貝養殖場,見識珍珠養殖過程。以曬乾或新鮮珍珠貝肉入饌,鮮味無窮!有醬園選用貝肉製作的XO醬,同樣惹味。 另外,庭鋒為原味道農田做好休耕準備,再品嘗親手栽種的紫豆角!

Season 5

  • S05E01 第1集 - 香港的曬鹽業

    • October 11, 2020

    「陽光男孩」黃庭鋒、孔德賢、林正峰、劉頌鵬、吳天佑發掘本土原味道! 踏足西貢鹽田梓認識本地天然生曬海鹽的工序,三個蒸發池的池底質地有別,作用如何?鹽花尤其珍貴,舔一下感受其層次。 西貢一個教育農場種有迷迭香、咖喱葉等不同香草,主持即場用DIY有機香草鹽炮製烤肉!有商戶因應疫情推出「急凍雞煲飯盒」,讓客人隨時隨地都可「過雞煲癮」。 「農耕男孩」出動!先由庭鋒、「孔劉」組合種奶白菜,翻土、播種考起幾位男生!

  • S05E02 第2集 - 本地優質養魚排

    • October 18, 2020

    蛋卷店負責人為子女創業,創作不同口味的蛋卷。製作過程、用料一絲不苟,負責人除了精選優質雞蛋,還專程購買新鮮椰汁,堅持新鮮製作。頌鵬初試捲蛋卷,成品如何? 主持再到位於西貢的魚排,品嚐以生猛金錢斑與金頭鯛炮製的菜式,魚排設24小時水質監測系統,給香港人優質海魚。 有自動販賣機售賣健康為本的中式飯糰,庭鋒、天佑到工場體驗製作工序! 今集派出「農耕男孩」庭鋒、正峰、天佑上山採野生茅根,他們能鋤得滿意的收成嗎?

  • S05E03 第3集 - 採收本地稻米

    • November 1, 2020

    室內養殖魚場引入澳洲國寶魚「墨瑞鱈魚」,奈何疫情令魚滯銷,但無阻場主向港人推廣的決心,還即席炮製墨瑞鱈魚三食讓主持品嚐! 大廚黃亞保在疫境下鑽研即食餸包,令繁忙都市人能輕易品嚐陳皮紅豆沙、客家燜腩仔等功夫美食,方便快捷。 主持化身收割員採收本地水稻,亦不忘品嚐本地米原味道,象尖米、元朗大棠絲苗的形狀、質感有何不同? 今集派出頌鵬、德賢走進本地養豬場,完成幫黑毛豬沖涼、餵奶等任務,順道認識優質本地黑毛豬。

  • S05E04 第4集 - 本地香水檸檬的變奏

    • November 8, 2020

    本地有機檸檬園種植逾七千棵檸檬樹,負責人講求品質而進修種植知識,亦在疫情間向社群送出檸檬。檸檬除了可用來沖水、入饌,還可製成果乾。 一對曾於英國留學的情侶,將本地香水檸檬融入外國飲料,加入果皮、草果等調較出與別不同的湯力水與梳打水。主持一睹製作過程,又一試香港原味道的湯力水。 馬貫東在疫情下經營湯料包生意,為甚麼會有這個念頭?又聽他介紹時令湯水之選。 天佑、庭鋒被派往劈竹蔗、採桑葉,炮製清甜滋潤飲料。

  • S05E05 第5集 - 港式糖水融入雪糕

    • January 3, 2020

    主持走進田間收割新鮮當造的芥菜,順道跟農夫學醃鹹菜,並即席品嚐芥菜菜式。本地製造的香腸同樣滋味,主持一睹香腸製作過程,香噴噴的煙燻出爐香腸令人食指大動! 雪糕師曾遠赴多國學造雪糕,還鑽研多款本土特色的雪糕新口味,無論港式甜品「白果腐竹蛋糖水」或小食「薑醋蛋」,都可融入透心涼的雪糕當中。 主持再向星級名廚蕭秀香(三姐)「偷師」,學做惹味「麻香蝦乾蜆肉醬」與「辣味欖菜海皇醬」,用來炮製小炒,菜式美味昇華。

  • S05E06 第6集 - 走訪本地蝦場與養雞場

    • January 24, 2021

    主持到本地養蝦場即捕即食生猛鮮蝦,還落水一試放蝦苗!雖然蝦場曾飽受颱風吹襲蒙受損失,但負責人堅持為港人供應本地新鮮靚蝦。 元朗雞場自家繁殖肉嫩味濃的鬍鬚雞,對雞蛋質素大有要求,除了精挑下蛋的雞隻,亦會在飼養方面花功夫!年輕負責人無懼行業式微,只為傳承本地養雞事業。 甜品師製作的注餡蛋卷深受歡迎,主持試造榛子餡料,又親手捲蛋卷,怎麼顯得不知所措? 「農耕男孩」林佑隊帶同材料煲竹蔗茅根水,還拜師學整雪梨膏。

  • S05E07 第7集 - 製作賀年瓜子

    • January 31, 2021

    辦年貨怎少得應節瓜子?有瓜子老字號為保質素,堅持自家炒瓜子。生瓜子經過清洗、調味煮熟、炒香等步驟,怎樣令瓜子表面光滑亮麗? 百香果近年廣受香港人喜愛,本地農場種植外表金黃色的百香果,即開即食,香味撲鼻,味道酸甜。 有餐廳負責人鑽研自家香辣醬,材料慢煮數小時,獨一無二的風味深受客人喜愛,伴飯、麵、火鍋等提升味道層次。 德賢、頌鵬在農場幫忙駁喉灌溉,再就地取材用柴火煲湯,與一眾「農耕男孩」分甘同味。

  • S05E08 第8集 - 本地水耕農莊

    • February 7, 2021

    水耕農莊專門種植水果青瓜,利用椰糠培苗後移植到菜柱,經過悉心料理,再配合溫室種植環境,種出優質水耕青瓜。新鮮青瓜香脆清新,醃漬酸青瓜則非常開胃。 醬廠「父子檔」製作雞煲醬,創辦人的經驗加上新一代的幫忙,製作出方便醬包,在家都能自製香噴噴雞煲。 農曆新年將至,到魚蛋老字號跟師傅學造髮菜魚蛋應節。老字號還生產「環保魚蛋」,當中採用的鱈魚漿如何達至環保原則? 農耕男孩親自到農場採收白蘿蔔,即席製作柴火蘿蔔糕!

  • S05E09 第9集 - 本土情懷雲吞麵

    • February 14, 2020

    新品種蘋果苦瓜的味道和口感有何特色?主持幫忙打理苦瓜棚,再一試生吃蘋果苦瓜。 雲吞麵充滿本土情懷,一間百年歷史雲吞麵舖除了足料鮮蝦雲吞、爽口麵質,大地魚湯底亦是一絕。大地魚粉製作細膩,加入金華火腿、蝦籽味道豐富,「還原」湯底滋味! 有師傅堅持本地製造墨魚滑,精心挑選優質的菲律賓墨魚。雖然現在有機器輔助製作,主持亦體驗一下手打墨魚滑過程。 農耕男孩專程到士多啤梨園,新鮮即摘士多啤梨,還接下一個拼花束任務!

  • S05E10 第10集 - 本地菇原味道

    • February 21, 2021

    有青年放下穩定收入,轉行創辦本地菇場,得家人支持,克服經營難關,為本地農業出分力。菇包製作、種菌過程是怎樣的? 由調酒師成立的瓶裝雞尾酒品牌,不斷鑽研新口味,包括紫蘇葉、檸檬撻等口味,製作出香港元素的雞尾酒,飲出香港特色原味道。 急凍雞蛋仔讓本地街頭小食愛好者能將滋味帶回家,隨時翻熱,還有不同口味與食法。主持到工場一試同時製作三底雞蛋仔,成品尚可過關。 農耕男孩到農場打工換矮瓜,被安排繁重的休耕工作!

  • S05E11 第11集 - 高科技融入本地水耕農業

    • February 28, 2021

    本地水耕菜場引入高科技協助處理繁複工序,以及管理農產品。由機械臂協作的工序效率有幾高?單看落種已見真章。光譜種植、魚菜共生,加上科技監察種植狀態等,對水耕菜的品質有更高的追求。 老字號堅持採用人手製作花生糖,嚴選花生、麥芽糖等材料,靠師傅雙手炒出傳統手藝的美味。好媽媽為女兒製作養生飲品,呷一口陳皮燉檸檬,感受心思帶來的滋潤。 農耕男孩今集搜羅手打鯪魚肉,炮製特色煎釀三寶,正峰挑戰手打脆鯇魚肉,成功嗎?

  • S05E12 第12集 - 潮州滷水原味道

    • March 7, 2021

    潮州滷水早已攻陷香港人的味蕾,陳年滷水膽是「靈魂」所在。潮式粉麵店的「滷水牛三寶」粉麵,啖啖都是香濃滷水的美味。麵店的手打潮式燒賣,用料有何特別之處? 主持到農場一試手摘豆苗,體會每口鮮嫩豆苗都是農夫的心機成品。 源自台灣的古早味蛋糕以鬆軟口感與蛋香見稱,蛋糕店創辦人專誠到台灣學藝,再鑽研出各式本土口味。 香港人對叉燒飯不會陌生,新派型格叉燒飯既可放進「咖啡杯」,亦可製成「潛艇」,食叉燒飯都潮過人!

  • S05E13 第13集 - 「父子檔」地道小食

    • March 14, 2021

    主持到農場採收脹卜卜荷蘭豆與嫩綠唐芹,還即席品嚐融合兩者美味的經典家常菜。 父子檔主理的食品店保留着香港傳統味道,由負責人親自挑選食材,製作炒齋雞粒、椰絲薑糖等地道小食。縱使傳統製作工序繁複,但店舖仍緊守品質,加上與時並進的口味,得到不少捧場客。 本地純素珍珠奶茶採用自家食材,珍珠當中更加入了超級食物,亦採用自製杏仁植物奶,是追求健康美味的新派選擇。 農耕男孩今集幫忙處理有機蔬菜訂單,別以為執菜好簡單!

  • S05E14 第14集 - 港式懷舊餅店老師傅的手藝

    • March 21, 2021

    主持到有機農場親手收割紅生菜與西芹,品嚐鮮甜爽嫩的本地蔬菜。老字號醬園製作潮流「辣炒菜脯」,簡單伴上蝦子麵,更帶出菜脯的香濃滋味。 製作港式懷舊西餅的餅家買少見少,但仍有老師傅選用本地食材,抱着對傳統手藝與味道的堅持,令上世紀的風味傳承至今。庭鋒、頌鵬兩位年輕人一試懷舊忌廉筒製作,品嚐香脆加軟滑的獨特口感。 有機農場場主先將蔬菜育苗,再待農耕男孩幫手秧苗,考驗他們的細心與耐性。二人可分辨出各種菜苗嗎?

  • S05E15 第15集 - 新派茶膠囊

    • March 28, 2021

    本土種植的紅皮薯仔經過農夫悉心栽培,皮薄香甜,簡單切片香烤品嚐最佳原味道。 老師傅多年來的造醬經驗,由新一代來承傳。庭鋒、正峰嘗試製作麵豉醬,體會傳統講究的造醬智慧,而柱侯醬味道亦會因應四季有所不同,足見醬料廠對味道的追求。 近年出現的茶膠囊,將品茶變成時尚的標誌。主持一看專業的茶膠囊生產過程,可見選材認真,配搭創新,亦加入靈芝、強肺補氣食材等,方便快捷即可品嚐一杯靚茶,亦可是新派的養生茶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