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/ Series / 街坊導賞團 / Aired Order /

All Seasons

Season 1

  • S01E01 西營盤:舊城新營

    • May 17, 2016

    《街坊導賞團》聚焦本土,帶領觀眾在香港四處遊走,探索該區的歷史、文化、特色建築、小店與奇特秘境,讓大更深入認識我們成長的地方- 香港﹗ 首集節目從港島西的西營盤出發,並由江欣燕(欣欣)擔任「星級」嘉賓,介紹當地的景點之餘,更會重訪她昔日踏過的足跡。欣欣回到當年就讀的「老牌」中學,憶起種種往事,又重回當年放學後常去的「老字號」麵家,瞭解老闆多年來的經營歲月,品嚐店中招牌雲吞麵與牛腩河,找回舊日味道。 纏繞在般咸道石牆上的古樹在去年被移除,街坊儼然失去了一個集體回憶,專門研究石牆和古樹歷史多年的學者,細訴石牆的「前世今生」。除此之外,西營盤多幢建築更承載著香港早期的醫學史,導賞員到訪各個歷史建築,為大家「講故仔」。不說不知,原來西營盤仍保留了一個逾百年歷史的公共浴室,究竟當年為甚麼興建? 售賣自家製豆品的老店多年來風雨不改服務街坊,老闆娘娓娓道出該區數十年來的種種變遷。西營盤這個老社區兼容并包,既有傳統老店、舊建築,亦有充滿青春氣息的咖啡店,在社區闢出一角悠閒空間。最後,欣欣會瞭解的「社區種植實驗」,並在公共空間擺設小盆栽,點綴環境,增添生氣!

  • S01E02 西營盤:信‧念

    • May 24, 2016

    西營盤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及事物,豈可在一集中全數輯錄。江欣燕(欣欣)今集繼續擔任嘉賓主持,帶領觀眾到這個新舊並存的社區尋幽探秘。高街「鬼屋」成為法定古蹟前,乃是一所精神病院,當中鬧鬼的傳聞從何而起?街坊一一分享所見所聞。原來欣欣亦曾在「鬼屋」拍攝音樂電影,期間可有發生甚麼「怪事」發生? 過往不少市民的生活條件未及理想,鹹魚一度成為部份家庭的常見飯菜。欣欣來到歷史悠久的鹹魚欄,細聽「老行專」講述行業的盛衰轉變,以及從業員的生活與信仰。所謂「密底算盤」相信大家都曾聽聞,但實際上如何運算? 信仰與生活息息相關,導賞員走訪多個中西宗教建築,包括屹立近百年的基督教及天主教堂、供奉土地財神的福德宮等,並介紹當中歷史。另外,區內原來亦有人供奉招財貓,究竟與甚麼行業有關?紮作業跟民間信仰密不可分,紮作店老闆講述行業多年來的發展與變化。 除了傳統建築及店舖,新開張的有機用品店同樣為西營盤注入不少色彩。小店刻意保留「上一手舊舖」的部分裝潢,更收養了不少流浪貓狗,使店舖充滿懷舊味道之餘,亦富有活潑生氣。欣欣親訪過後,坦言對生活另有新看法!

  • S01E03 「慢」遊坪洲

    • May 31, 2016

    遠離繁囂的「無煙小島」坪洲,屬於大嶼山。這裡除了保留了大量自然景觀,亦擁有不少文化景點。「星級」嘉賓麥美恩(Mayanne)從小在外國長大,回港後亦從未踏足這個小島,今次「坪洲之行」必可讓她窺探香港的樸實一面﹗ 坪洲「地膽」擔任導賞員,先帶Mayanne來到天后廟,內裡放了一副有過百年歷史的鯨魚骨外,更有一塊清代石碑,承載了當地漁民的抗爭史。仙姐廟供奉七姐,與一般廟宇不同,廟宇顏色七彩繽紛之餘,更放有化妝品、針線等女士用品作貢品,究竟善信希望祈求甚麼? 原來昔日有不少工廠都在坪洲設廠,至今仍遺留了不少痕跡,原居民來到牛皮廠、灰窰廠遺址,暢談坪洲過去的工業發展。Mayanne又走入一間歷史悠久的瓷器店,向老闆娘瞭解「加工彩瓷」的繁榮歲月,並即席學畫彩瓷。除了老舖,有年輕人竟特意搬入坪州經營一間賣舊物的咖啡店,究竟坪州有甚麼吸引之處? 導賞員還會走訪坪洲多個特色地方,先到龍母廟介紹會讓人「行好運」的龍床;再到荒廢了的坪洲戲院,講述坊間流傳的鬼故事;然後拜訪金花廟,細說廟宇跟關德興師傅的淵源。最後一站,來到與坪洲相連的大利島,竟能從小島遠眺主題樂園的煙花表演?

  • S01E04 玩轉九龍城

    • June 7, 2016

    九龍城乃是香港的傳統老區,聚居了不少泰國人及潮州人,因此區內的泰國餐廳、土產店及潮州菜館特別多。正宗「潮人」吳幸美夥拍一年必去幾次泰國的陳嘉佳(小寶),在導賞員的帶領下同遊九龍城,認識泰、潮文化。 泰國菜深受香港人歡迎,但泰菜餐廳門外的一些擺設細節卻甚少有人留意。餐廳招牌上的神秘符號,及招牌下掛著的小木船等,究竟有何含意﹖區內街坊逐一講解。及後二人拜訪泰國佛具店,還「排排坐」在街上,接受泰國僧侶的祝福。潮州人祭拜神明及祖先的文化同樣講究,原來不同的元寶摺法具有不同意思,至於潮州話「拜老公」及「拜老爺」又意指甚麼? 除了泰國菜館,九龍城亦有不少泰式商店,售賣拜佛花圈、水果、醬汁、香料等雜貨,而泰式糯米滋、綠豆果子等小食更是每天由泰國空運到港,非常新鮮。二人之後再拜訪一間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潮州菜館,欣賞內裡真金打造的金龍、金鳳,再聽老闆細說潮州人「自己人打死不相干」的團結精神。 小寶及幸美「入鄉隨俗」穿上泰國傳統服飾,拜訪泰國蔬果雕花工藝師,觀賞贈予泰王的蔬果雕花成品,更動手學習雕花。導賞員最後還介紹潮州人出色的「凸繡」,以及潮州人的佛堂文化。

  • S01E05 漁火新岸線

    • June 14, 2016

    香港仔是本港的重要漁港區域,與鄰近的鴨脷洲構成漁船的「安樂港」。藉著導賞員、「地膽」街坊的講解,讓嘉賓主持張美妮和觀眾認識兩個地方的歷史文化。美妮第一站來到馳名中外的海鮮舫,品嚐美食之餘,亦會瞭解當中演變,尤其是海鮮舫黃金時期的發展盛況。 香港仔稱得上是港島南區最興旺的地方,但在繁忙的馬路上,竟然座落了一間小街廟,內裡神祇受到不少善信供奉。面對發展商的清拆,為何這座海王大神廟能獨善其身,得以倖免﹖此外,美妮還到訪香港仔的廟宇集中地,逐一參觀供奉北帝、關帝、榕樹公公及五華師母的廟宇。 位於鴨脷洲的洪聖古廟已逾二百年歷史,古廟前兩條龍柱的設立,原來與對面的舊香港仔警署有莫大關係。當地老街坊解釋舊警署建築物遠看像一排虎牙,充滿煞氣,居民於是矗立龍柱抵擋這頭「下山虎」。那麼古廟後的「風水蛋」,相傳又有甚麼作用﹖ 鴨脷洲過住工業興盛,有麵線廠、船廠等,卻因歲月變遷而日漸式微,但當中的人情味一直常在,從未變改。美妮跟一眾老街坊聚首一堂,一邊吃著懷舊小食,一邊暢談種種舊事。另外,已上岸生活的舊漁民還會分享昔日的漁船種類、水上生活與習俗。期間談到黃金於「水上話」中被喚倉底石,是何緣故?

  • S01E06 「埗」步為「型」

    • June 21, 2016

    深水埗是香港的老區之一,見證著不少香港人的奮鬥經歷。麥長青(麥包)在深水埗度過學生歲月,今集他會擔任嘉賓主持,介紹區內的歷史文化。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自2005年停用後,現已活化成一間藝術設計大學,麥包參觀其活化成果,瞭解新舊建設如何融為一體。 接著,麥包重臨母校舊址,及以前經常流連的玩具店,懷緬青蔥歲月。從前大南街兩旁掛滿招牌,曾吸引荷里活大片前來取景。時至今日,大南街大部份招牌已被清拆,近年卻有不少街頭藝術家及「潮人」進駐,牆上塗鴉、潮流店舖等隨處可見,當中有何特色? 「埗」字解作碼頭,故此深水埗就意即深水的碼頭,但如今滄海桑田,幾經填海發展,昔日的碼頭可有留下痕跡?麥包細聽街坊「話當年」。舊唐樓欠缺對講機、密碼鎖閘門等先進保安設備,可是街坊運用民間智慧,竟能透過一條水管讓住戶跟大門訪客通話?導賞員再講解為群公寓的出現跟當地經濟發展的關係。 深水埗過往有不少公共屋邨,而第一代徙置區大廈不但仍被保留,更活化成青年旅舍。麥包走進旅舍,參觀保留當時生活面貌的展館,體會昔日的街坊生活;繼而登上旅舍後面的小山丘,從高處欣賞深水埗的黃昏美景,別有一番滋味!

  • S01E07 古村遊蹤

    • June 28, 2016

    薄扶林村是港島唯一的傳統鄉村,更在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的歷史遺蹟監察名單,可謂是香港歷史裡的其中一顆遺珠。歌唱組合C AllStar來到薄扶林村,在導賞員帶領下探索當地有形及無形的文化遺產外,更會跟街坊談天說地,瞭解他們對村落的濃厚感情。 細聽導賞員介紹薄扶林村的發展後,C AllStar到訪「牛奶工人服務部」,一邊品嚐奶茶,一邊聽街坊講述鄉村跟奶牛的不解緣。不說不知,原來有牛奶公司曾在十九世紀末於薄扶林開設牧場,當年不少村民更在牧場工作。牧場雖然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關閉,但是牛屎湖、「草廬」、牛房等牧場的遺蹟依然得以保留。 村中圍仔大街的十八間客家排屋,是薄扶林村的最早期建築,當年大街上有各式店舖經營,熱鬧非常。雖然這些情境已成過去,但老街坊的人情味依舊。人稱「舅父」的士多老闆,就跟C AllStar分享街坊間的感情,又提到不少街坊會把家中門匙存放在士多,到底有何用意? 舞火龍活動亦是薄扶林村一大傳統習俗,賣魚郎化身紮龍師傅介紹中秋舞火龍的歷史之外,又講解紮龍技藝。C AllStar及後參觀李靈仙姐塔,認識村內獨有神祇的民間傳說;再到村裡舉行節慶活動的菜園地,這個公共空間對村民有多大意義?

  • S01E08 鞍山歲月

    • July 5, 2016

    馬鞍山有著不少綠油油的山丘,是遊人假日遠足的好去處。不過,原來以往山中不只有花草樹木,更蘊藏大量鐵礦。「旅遊達人」梁彥宗(Chris)及範文雅(Aliya),率先深入山中的鐵礦場遺址,參觀多個已被評定為歷史建築的礦洞,又聽導賞員細訴當年故事。 當年礦工的家屬多住在礦場附近的村落,但自礦場結業後,礦村大量村民遷走,現時只剩下少量礦工的後代居住。村民分享當年父輩辛勞的採礦的生活外,又憶及當年接受宗教志願團體救濟的日子。過往生活貧窮,兒童都要自製玩具,有村民在天主堂前示範用竹及報紙製作兒時玩意「霹啪筒」。 當年志願團體除了派發救濟品外,更建立學校為村中兒童提供教育。學校建築群已被為三級歷史建築,更是礦村村民的回憶基石。當年的村民及老師重回舊地,檢視學校重修後的光景,回味昔日種種點滴。Chris及Aliya下山後,造訪景緻一流的海星灣,以及近年大受歡迎的心形石灘,遠眺無邊無際的大海。 不少馬鞍山居民對該區食肆質素未感滿意,更以「美食沙漠」形容馬鞍山。可是只要細心訪尋,就會發現區內仍有一些提供地道美食的街坊小店,以及充滿「文青」感覺的餐廳,可見「沙漠」中仍有「綠洲」﹗

  • S01E09 親親後花園

    • July 12, 2016

    西貢景緻優美,素有「香港後花園」之稱。除了自然風光,西貢亦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與傳統,今次由陳偉琪(Vicky)擔任嘉賓主持,來到西貢四處探索,為大家發掘充滿特色的建築和地道小故事。 西貢墟本為漁民及村民進行交易的市集,如今卻成為本地人與海外遊客享用海鮮的勝地。舊墟建有開闊的天后古廟和協天大帝廟,街坊為Vicky介紹廟前的「風水線」及其由來,又帶她逛德隆街、市場街、方氏大宅及萬宜灣沙咀新村,逐一細訴當中掌故。另外,Vicky更有幸品嚐昔日漁民流傳下來的傳統風味海鮮餐。 大快朵頤後,Vicky從西貢坐街渡,經二十分鐘船程,來到擁有近三百年歷史、並具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鹽田梓。村民本於八十年代全部搬走,但有熱心村民花上十多年時間成功復修鹽田及小教堂,因而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項,令小島重獲外界關注。Vicky難得來到曬鹽場,親身瞭解造鹽過程及認識製鹽工具,又聽村長講述小教堂的修復經過及天主教在該村傳播的歷史。 修復建築工程浩大,鹽田梓村長卻堅持復修荒廢廿年、將近倒塌的祖屋,過程中花了多少心血?村內還有何保育大計?Vicky最後參觀已改建為文物展覽館的澄波學校,又到鄉公所試食以土窯烹製的古法烤雞,為一天的旅程劃上句號。

  • S01E10 香港有兩個「鯉魚門」?

    • July 19, 2016

    香港島及九龍兩邊均有以「鯉魚門」為名的地方?今集陳明恩跟李潤庭(Eric)穿梭往還遙遙相對的兩岸,玩遍兩個「鯉魚門」,讓大家認識兩地的歷史與風情﹗位於九龍的鯉魚門,過去是一個採石場,其花崗石更曾外銷到廣州作教堂建材。二人率先來到採石場遺址,聽老街坊訴說打石工人的艱苦生活。 九龍鯉魚門當年交通不便,幸有心人籌集經費在村內興建小學,讓村內小孩能夠接受教育。這間歷史悠久的小學雖然已被「殺校」,但校舍卻獲活化成一間創意藝術館。二人到藝術館觀看當年的打石工具,又從舊生口中瞭解當年的學習生活。除了藝術館外,大榕樹及天后廟都是當地景點,有老街坊更指天后廟內別有洞天,所指是甚麼? 及後,明恩與Eric乘船往香港島的鯉魚門,來到分別已改建成海防博物館及渡假村的英軍要塞與兵營,參觀當年的魚雷發射站、炸藥倉庫等軍事設施。此地亦不乏濃厚的人情味,有茶餐廳老闆在一班老街坊鼎力相助下,才得以承傳父母的老牌小店,當中盛載了甚麼感人故事? 九龍鯉魚門的採石業式微後,當地旅遊業隨著交通便利而發展起來。該處共有數十間海鮮檔與酒樓,吸引了不少旅客來到品嚐海鮮。明恩與Eric重臨九龍鯉魚門,今次任務是認識各種海鮮,又四處試食鯉魚門的必買手信,讓肚皮滿載而歸。

  • S01E11 灣仔尋寶

    • July 26, 2016

    灣仔,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小海灣,然而隨著社會發展,這個海灣已成為高樓林立的繁忙地區。慶幸的是,灣仔仍保留著大量歷史古蹟與店舖,值得大家用心發掘。梁嘉琪當年在灣仔度過數年大專生活,今集她會帶領大家走入這個老區尋幽探秘。 嘉琪先到太原街及交加街四處遊走,經過眾多玩具店、鐵皮小販檔及露天檔攤,重拾不少學生時代的回憶。至於附近的春園街則有一間屹立百年的涼茶舖,嘉琪細聽第三代傳人訴說店舖歷史。在受保育的灣仔舊樓房中,不得不提藍屋,為何藍屋被塗上「搶眼」的天藍色?位於黃屋的香港故事館又蘊藏甚麼歷史故事? 有百年歷史的舊灣仔郵政局已活化成環保中心,街坊帶嘉琪親臨現場,講解建築特色與歷史之餘,又分享昔日難忘的童年小故事。灣仔北帝廟的歷史更為悠久,內裡收藏了甚麼珍貴寶物? 除了舊建築,灣仔本土味道亦非常濃厚,現時區內仍有多間本地特色小店,既有售賣香港設計師作品的時裝店,亦有同時出售零食與設計精品的士多,展現本土的創作力量。嘉琪還拜訪老牌餅舖及懷舊酒吧,分別瞭解昔日的飲食文化,以及多件懷舊擺設的來歷。

  • S01E12 土人土事土瓜灣

    • August 2, 2016

    昔日的土瓜灣,彙集輕工業區、重工業區和住宅區,但時至今日工廠相繼搬遷、老舊住宅區面臨重建,荒廢的工廠大廈有不少特色小店、工作坊進駐,注入生氣活力!嘉賓主持楊愛瑾(Miki) 帶大家到訪多個有趣景點,體會土瓜灣的濃厚人情味。 論土瓜灣的地標,離不開煤氣鼓和海心公園,各自背後有甚麼歷史故事?現今的煤氣鼓表面看似只剩金屬架,實則卻內有乾坤?只有短短100米長的庇利街,昔日原是大船廠、船排所在地。船廠早已成為歷史,街上不留痕跡,但一世紀前在這裡出廠的機動帆船卻仍在航行?街坊導賞員一一為大家解疑。 區內的工廠大廈耳目一新、臥虎藏龍。一間「人氣」咖啡店,提供多達二十六種咖啡,成為街坊的「聚腳熱點」﹗原已光榮結業的五十年歷史冰室,喜獲有心人接手經營,新老闆保留冰室裝潢又將自己多年的收藏品用作擺設,「活化」成「玩味」餐廳。 土瓜灣的牛棚昔日臭氣熏天,令附近住客苦不堪言,如今牛棚已改造成藝術村。另外,車房林立的十三街,萬綠叢中一點紅,竟有一間手做木櫈工作坊,原來該店由一班年輕人主理,並請來一位八十多歲的木工師傅駐場傳揚木工手藝,他們更用木箱創製了街頭流動空間,到底「搞邊科」?區內處處散發藝術氣息,一班熱心街坊攜手合作將垃圾循環再造成立體拼貼畫、紮染布、花盆等實用器具,它們的真身究竟是甚麼? 鴻福街一帶為政府將要重建的項目,很多老店又將消失,Miki找來日用品雜貨店老闆娘,以及免費幫鄰里修理電器的老街坊,細訴鄰里情誼。

  • S01E13 花天走地

    • August 9, 2016

    太子花墟道簡稱「花墟」,因街上花店、園藝店林立而聞名,加上毗鄰雀鳥花園,用鳥語花香形容絕不為過!除此之外,這裡還有不少特色建築。今集街坊導賞員帶領嘉賓主持蔣家旻(Angel)「花天走地」,認識花墟的歷史文化及地道小故事! 花墟「誕生」之前,原來鮮花批發買賣一直集中在界限街鮮花市場進行,當中有何演變歷程?承繼父母生意的花店老闆亦大談兩代人經營手法的轉變,以及新舊花墟的分別。花墟道除了有眾多花店,原來還有歷史悠久的校服店,Angel追訪服裝公司老闆,瞭解他由街上擺檔至「上舖」的經過。 聞過花墟的花香,又怎能錯過在園圃街的雀鳥花園,Angel細聽鳥語之餘,並追訪街坊及小店老闆的難忘點滴。隨著時代變遷,香港的舊式唐樓越來越少,太子道西十幢戰前唐樓由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屹立至今,年前經政府「活化」後,不但充滿活力,亦散發甚麼本土風味? 另外,花墟一帶亦有不少值得探究的事物,導賞員逐一介紹花墟道明渠、附近三棵古樹及巨大水龍頭的由來。大坑東蓄洪池表面上只是普通的綠化建築,內裡卻另有一番景象!工程師帶Angel深入地底參觀,並介紹蓄洪池實際如何運作。

  • S01E14 大步.大埔

    • August 16, 2016

    大埔原稱「大步」,因為以往相傳當地有老虎出沒,經過這個地方時都要大步前進,因而得名。至於大埔在清朝時已有大規模的發展,更在二十世紀初成為新界地區的行政中心,故此遺下不少歷史建築。今集嘉賓主持黎芷珊在街坊帶領下遊走大埔的城鄉各處,發掘今昔故事。 當年英國向清廷租借新界時,就在運頭角山舉行升旗儀式,象徵接收土地,隨後更當地建設警署及理民府,而兩座建築至今已有過百年歷史。舊大埔警署至今已被活化成為一個推廣環保的地方,當中的食堂更為芷珊提供一頓低碳早餐。至於舊北區理民府,遊廊及拱形門窗等設計,究竟有何用處? 芷珊繼而來到熱鬧的大埔墟四里,一邊吃著透心涼的豆腐花,一邊聽著街坊訴說大埔新舊墟的由來及發展。大埔墟因售賣優質水果及海味而著稱,當中還有一位隱世老木匠,他如何給予廢棄木材「第二生命」?芷珊再到富善街的老井、寫有「車坪」的石碑及廣福橋參觀,瞭解當中的歷史。 大埔林村除了許願樹,原來還有很多特色景點,村民先帶芷珊到天后廟裡的「護鄉烈士忠祠」,介紹村裡曾發生的英雄故事;接著二人再到已改建為展覽館的公立小學,欣賞由廢物製成的環保手作。最後芷珊又走進舊日的防空洞與有逾百年歷史的六德書室,認識更多林村往事。

  • S01E15 暢遊聯和墟

    • August 22, 2016

    粉嶺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,區內有一個擁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聯和墟,承載著不少有趣風景。歌手王灝兒(JW)擔任嘉賓主持,走訪墟內的老店、小店,細味昔日本土情懷。 聯和墟的地標建築— 聯和市場,於1951年建成,現時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。市場在2002年起一度被丟空十年,幸得有心人及機構將其活化,改為經營社會企業,包括回收廢物與售賣創意手藝。JW向相關人士瞭解活化街市的原因外,又參觀當中的展覽及手作工藝,並找來手作人親自介紹作品。 昔日的聯和墟鄰近英軍軍營,華洋雜處,街坊向JW講述區內歷史,並介紹聯和市場及不同年代建築的特色。另一地標建築聖約瑟堂曾在當地扮演過甚麼角色?聯和墟小店林立,JW分別拜訪老牌攝影店、皮鞋公司,聽店主細說入行經過,以及業務跟踞喀兵的特殊關係;而裁縫店老闆娘也講述行業環境的變化。 聯和墟眾多五金舖中,有一間內有乾坤,地舖經營五金店,閣樓卻是店主女兒設計首飾的工作室。自小耳濡目染下,女兒的設計靈感可會受五金元素影響?JW再到區內小店「搵食」,品嚐難得一見的「雞髀包」。區內歷史悠久的粉嶺戲院於2010年結業,結束半世紀的使命,街坊分享有關戲院的集體回憶。

  • S01E16 滄海桑田話沙田

    • August 30, 2016

    沙田本來稱為「瀝源」,可是當年英國官員接管新界時,誤以為「沙田圍」就是「瀝源」的地名,從此瀝源就被改名沙田。在短短50年間,沙田由一個廣闊而淺水的河口,變成萬家燈火的新市鎮,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嘉賓主持狄易達(達仔)、林泳淘在老街坊的帶領下遊覽沙田各處,瞭解此地的當年今日。 「禾輋村」是沙田的一條古老鄉村,村內既有青磚瓦頂的古老村屋,亦有集東西文化建築特色的舊屋,見證鄉村的悠久歷史。第三代村民帶達仔及泳淘拜訪村中小店,又分享當年的鄉村生活。及後,二人來到西林寺、老字號酒店及香粉寮參觀。香粉寮以前盛產香木,但為何會跟「天體會」扯上關係﹖ 近年,火炭工廠區「大變身」,街上不單開設了餐廳、士多,甚至有婚紗店進駐。主持又走入工廠區的茶舍,一邊品茶,一邊聽中樂;還到傢俬店四處逛,並享用咖啡。「舊沙田警署」於上世紀20年代興建,為中西合璧建築,現在被宗教團體用作營地及退修中心,這座特色建築物當年曾用作甚麼不同用途? 瀝源邨為沙田區第一個公共屋邨,當中更有全港碩果僅存的第一代屋邨熟食中心。麵檔老闆跟達仔與泳淘細說麵檔數十年的發展,並化身導賞員,帶二人遊城門河及車公廟,分享兒時趣事;達仔、泳淘還會沿穗禾路走到獅子亭,欣賞整個沙田的美景。

  • S01E17 書海漫遊

    • September 6, 2016

    有指香港欠缺文化氣息,推動文化產業的有心人不多,但其實只要認真探尋,就會發現城市中仍有不少人在努力推廣文化生活。今集歌手胡琳(Bianca)及導賞員周家盈,帶大家漫遊多間特色書店,展示香港本土的文化力量。 在錦田,河流、農田之間隱藏著一間特色書屋。Bianca訪問店主,瞭解他退休歸隱田園之餘又在田中開業的緣由。在荒地上開闢田園、建立書屋,店主自嘲愚公移山,店中還自設咖啡室,並在田中種植咖啡豆,以備他日自給自足。他還在豬欄改建的手作室開班教授紮染、皮具製作等手藝,又供人在菜田種植農作物,享受田園樂趣。書屋更有趣的是,街坊可「以書換菜」,究竟店主有甚麼獨特的經營和生活理念? 深水埗一間「文青」書店,宗旨是植根社區,努力與街坊建立關係,又與附近小店合作繪製「散步地圖」,介紹區內的特色景點,更成為遊客「打卡」熱點。書店更會寄賣由作家自資出版的書籍,以實際行動支持本土作家。屯門一間書店兼具社區中心的功能,提供義務補習、託兒等服務,緊密聯繫街坊的友誼。 西環一間書店傳承了三代,並經過三次搬遷,依然能在一條後巷落地生根,成為街坊的「聚腳點」。店長與Bianca及家盈分享對社區的感覺,而熟客則大談書店的吸引之處。另外,書店設置多輛單車,租借給客人,讓人透過踏單車路線認識堅尼地城海旁等「文青景點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