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長於富裕的香港、修讀醫科、畢業後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,一帆風順,范寧醫生前半段的人生經歷,不可說是不少望子成龍父母夢寐以求。然而范醫生卻放棄賺更多錢的機會,選擇了加入志願機構–無國界醫生。深入交戰國,在有限資源下為所有傷患者提供最適當的治療。究竟甚麼力量驅使范醫生犧牲個人時間,參與這麼有意義但又危險的工作?深入戰區工作,單憑清兵軍服胸口掛着的「勇」字顯然不足夠,多年的戰區醫療救援工作,對生命意義會否有更深刻體會?范醫生與陳芷菁分享眾多生死一線的難忘經歷。
范醫生十年前在偶然機會下,得悉有機構可以安排醫生到偏遠地區做救援工作,但有甚麼因素驅使他願意一試?至於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,范醫生表示主要是欣賞該組織保持中立、財政獨立運作及不偏不倚的精神。到戰區參與救援,很多人都擔心人身安全問題,范醫生不諱言家人同事及朋友都替他擔心,不過,確保志願者可以安全地在前線工作,是組織首要的工作,實際並不如想像般危險。
在戰區,在同一時間面對大批傷者,范醫生坦言初時心靈上有很大的震撼,傷者渴望求助的眼神,至今難忘,然而當所有傷病者得到同等的醫療服務,就是最大的滿足感。最近一次在利比亞,范醫生就見證親卡達菲部隊、反對派軍隊與平民傷員接受同等醫療服務。見盡眾多無辜者在戰爭使受傷害,人與人自相殘殺,范醫生又得到甚麼啟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