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象徵,亦標誌著人們的思想和價值。而最能代表香港文化的,就是廣東歌曲。廣東歌在七十年代,由開創口語歌曲的「歌神」許冠傑帶起;八十年代藝人如梅艷芳、張國榮、羅文等更是經典;一直至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,仍是廣東歌壇的一段輝煌時期。
不過隨著文化轉變,廣東歌手逐漸以偶像派為主,欠缺對實力的追求。網絡文化和盜版興起,令購買唱片的人減少,亦令廣東歌銷售模式轉向。加上韓流的興起,亦令大眾的音樂口味轉變。有廣東歌評論人認為,廣東歌的衰落,是因為港人覺得聽廣東歌不夠「潮」,令廣東歌的價值變得非主流。
一連兩集專題從廣東歌的價值及出路去分析,到底廣東歌曲在發展路上經歷了甚麼?它還有沒有出路?
記者:錢芷蕾
音樂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象徵,亦標誌著人們的思想和價值。而最能代表香港文化的,就是廣東歌曲。廣東歌在七十年代,由開創口語歌曲的「歌神」許冠傑帶起;八十年代藝人如梅艷芳、張國榮、羅文等更是經典;一直至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,仍是廣東歌壇的一段輝煌時期。
不過隨著文化轉變,廣東歌手逐漸以偶像派為主,欠缺對實力的追求。網絡文化和盜版興起,令購買唱片的人減少,亦令廣東歌銷售模式轉向。加上韓流的興起,亦令大眾的音樂口味轉變。有廣東歌評論人認為,廣東歌的衰落,是因為港人覺得聽廣東歌不夠「潮」,令廣東歌的價值變得非主流。
一連兩集專題從廣東歌的價值及出路去分析,到底廣東歌曲在發展路上經歷了甚麼?它還有沒有出路?
記者:錢芷蕾